第384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那便是有著欺君之嫌疑,斯言一出,滿殿朝臣們的目光立馬齊刷刷地朝李顯掃了過去,箇中的意味複雜難明,震驚者有之,詫異者也有之,幸災樂禍者也有之……

第六百六十四章波濤洶湧(下)

“放肆,有爾這般與聖上說話的麼,嗯?”

武后這一年來過得極其不順心,每每在李顯手下吃暗虧,早已將李顯列為了必須徹底毀滅的頭號目標,此番為了能一舉將李顯扳倒,不得不與李貞這隻老狐狸聯手,付出的代價可謂是極大,自是不想看到李顯有絲毫翻盤的機會,也不待高宗有所表示,她便已是毫不客氣地出言呵斥了起來。

“母后息怒,兒臣有話要說。”

武后的威儀赫赫,她這麼一冷聲斷喝,別說下頭的宰輔們心驚不已,便是高宗的臉色也起了變化,然則李顯卻是渾然不在意,從容地一躬身,淡定地回了一句道。

“說?爾還有甚好說的,妄虧聖上如此信賴於爾,將春耕這等要事慎重相托,可爾都做了些甚,逼死人命,擾民無度,不自認罪,還欲希圖狡辯,當真以為國法是虛設的不成?”

打蛇就得打死,若不然必將遭蛇咬,這個道理武后自是清楚得很,她壓根兒就沒打算給李顯留下辯解的餘地,劈頭蓋臉地便是一通子呵斥,那兇戾的樣子簡直有若潑婦罵街一般,登時便令一眾宰輔們全都看得心驚肉跳不已。

“母后教訓得是,孩兒並不敢無禮非法,然,春耕大事乃國之根基,事無大小,皆要緊事也,自當慎之再慎,這查案人選確是輕忽不得,高相年高德昭不假,惜乎已是八十高齡,任此重務,兒臣以為不妥,還望父皇明鑑。”

李顯並未將武后的發飆放在心上,態度從容地解釋了一番。

“顯兒之言倒也有理,唔,那依顯兒所見,此事該由何人掌總為宜?”

高宗雖有心讓武后與李顯去爭鬥個不休,但卻又不想看到母子倆當庭激辯不已,這一見武后臉色陰沉地又要發作,忙從旁插了一句道。

“父皇,此案關係重大,非能臣不足以任之,兒臣舉薦裴行儉擔綱,以狄仁傑副之,必可查明真相,兒臣懇請父皇恩准。”

此案關係實在太大了些,萬一要是不能查出背後的真相,不僅自去歲以來的所有努力都將化為泡影,更會因此而動搖到李顯立足朝堂的根基,自是一點都大意不得,李顯早在來前便已想明瞭應對的關鍵,此時聽得高宗見問,立馬便緊趕著按與張柬之商量好的答案回答道。

“荒謬,那狄仁傑身為司農卿,本已涉案其中,卻又自任審官,所得結果又有甚公正可言,爾提此議是何居心,嗯?”

武后此番是鐵了心要李顯好看的,自不願給李顯留下絲毫反擊的可能,只是對於裴行儉這個首輔頗有忌憚,不好當面說三道四,但卻絕不肯同意狄仁傑這個東宮死黨參與其中,也不等高宗發話,便已是氣咻咻地喝斥道。

“母后何出此言,所有春耕專使皆是兒臣所派,若真有差池,那也是兒臣一人之責,更遑論而今不過是五州刺史一面之詞耳,孰是孰非尚難說得很,卻又與狄司農何干耶?

別人怕武后心狠手辣,可李顯卻是並不放在心上,在他看來,真要是不行的話,那就來上一場“玄武門之變”,也無甚不可以的,哪怕善後事宜再煩難,李顯也絕不會有甚束手就擒的弱智表現,自是無懼於武后的囂張與跋扈,這便毫不客氣地頂了回去。

“狂悖,事實俱在,不思悔過,兀自亢辨不休,爾欲何為,嗯?”

武后個性素來剛強,早年間實力不強時,還能隱忍待變,可如此多年的臨朝下來,氣性早已是大得緊了,哪容得旁人與其爭辯個不休,此時一聽李顯如此強頂,火氣“噌”地便狂湧了上來,面色鐵青地一拍龍案,高聲訓斥道。

“母后此言請恕兒臣不敢苟同,光憑這五州刺史一面之詞,豈可言為事實,若需要,找數十州縣出來大唱春耕事宜之讚歌又豈是難事哉!”

一見武后發飆,李顯也斷不肯示弱了去,冷著聲便再次強頂了一句道。

“你……”

武后連番發作都拿李顯不下,臉色都氣得青白了起來,雙眼一瞪,便要怒叱李顯一番。

“夠了!”

眼瞅著母子倆就要當庭放對,高宗的面子可就掛不住了,臉色鐵青地斷喝了一嗓子。

“父皇息怒,兒臣失禮了。”

“陛下息怒,您的龍體要緊。”

一見到高宗發飆,母子倆自是不敢再接著爭吵不休,各自出言告罪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