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部分(3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的變幻,待得見其默許了自己的行為,心下里自是有了定策,這便湊到了其耳邊,低聲地說了一句道。

“這個……,唔,也罷。”

劉達銘能當得了刺史,自然不是痴愚之輩,到了如今這般田地,他也算是看明白了,而今他與李純就是一根線上的螞蚱,不整出點交差的名堂來,誰都別想有好果子吃,故此,對於李純的要求,他僅僅只是故作矜持地略一沉吟,便已是應允了下來。

“李大人,那自稱道士者為何人哉?”

劉、李二人並肩行進了後堂之後,沒等落座,劉達銘已是有些個迫不及待地出言問了一句——劉達銘雖是後黨中人,可很早就出朝為地方官了,並不曾經歷過武后延攬棲霞山一脈的事兒,與張二從不曾見過面,只是隱約聽聞大角觀中的供奉都是明崇儼的師門中人,此際心下里雖已是大體摸準了李純要拿張二當替罪羊的算計,可該問清楚的,卻還是不得不問個明白。

“那人確是大角觀中人不假,奉密令前來也有可能,只是這密令卻是別有說叨,未見得便似其自言的那般,而今高相被害於我蔡州,若沒個說法,滿州官吏怕都得跟著吃掛落了的,不知劉大人可有甚定見否?”

李純只一聽便已猜到了劉達銘此問的用心之所在,左右不過是還有些擔心武后那頭的怒火罷了,同時也是指望著李純能獨立承擔起所有的責任來,這麼個小心思自然不符合李純的利益,自不可能按著劉達銘心中所思那般答了去,而是在言語中不動聲色地提出了統一戰線的建議。

“唔,本官如今心已亂,實難有甚定見,倒是李大人從容淡定,想來必有教我者,那便不妨說了出來,你我商議著辦了去也好。”

如今的局勢就是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劉達銘自是看得透徹無比,哪怕兩人其實並非一條線上的人馬,面對危局,也只有先聯手應付過去,方能考慮其餘,正因為此,劉達銘自不會拒絕李純的聯手之提議。

“那好,那下官就直說了罷,如今要平息朝議,終歸須得有些底氣方好,今既有人送上門來,不妥善用之,實為不智,依下官看,劉大人與下官若是一併上了聯名之本章,或可少些重懲,不知劉大人以為如何哉?”

李純是拿定了主意要拿張二一夥人去當這個替罪羊的,不過麼,話卻未說得太過透徹,而是點到即止,留下個尾巴讓劉達銘自己去續。

“唔,這樣好了,李大人只管放手去做,事後只須寫了摺子出來,本官自當聯署,如此可成?”

劉達銘固然是想要與李純聯手,可心裡頭還是存了些小心機,並不願陷入過深,這便假作不知李純用心地回答了一句道。

“如此,也好,下官定不負劉大人所託。”

事已至此,李純並不擔心劉達銘不配合,至於劉達銘的小心機麼,在李純看來,純屬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罷了,既沒有必要,也沒有任何的效用,無論武后還是太子又或是越王,哪一個不是精明過人之輩,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耍小手段,除了自討苦吃之外,渾然不會有任何的作用,自是樂得給劉達銘這個面子。

“嗯,那就這麼定了,發生瞭如此多事,本官還須得下噤口令與戒嚴令,其餘諸事就交由李大人代為處理好了,告辭。”

事情既然已談妥,劉達銘自是一刻都不想再多留,丟下句交待,便即匆匆告辭而去了,李純也沒多加挽留,將其以及諸多官員送出了府門之後,便將燕萬山召了來,低聲細語地將所需辦的事情一一交待了下去……

“呵呵,有趣,太有趣了,沒想到八叔還真生了個好兒子,如此之曉事,也算是省了本王不少的心,得找個機會好生謝了才是。”

兩日後的黃昏,一身單袍的李顯隨意地斜靠在搖椅上,手拿著“鳴鏑”加急送來的蔡州簡報,笑呵呵地出言點評了一番,顯然甚是滿意此事的處理之結果——不消說,廚子王彪是“鳴鏑”之人,當初派進李純府上,本意只是用以為監視的暗樁之用,此番用來結果了高智周那個煩人的貨色,倒是意外之喜,至於燕萬山手下那個號稱追蹤高手的宋柯也是“鳴鏑”中人,而王彪的服飾之所以會出現在張二等人的住處,毫無疑問也是出自“鳴鏑”的手筆,為的便是嫁禍於大角觀人等,這一系列的部署雖算周密,卻也不是沒破綻可尋的,好在一切都已順遂地完成了,更難得的是李純與劉達銘為了從此案中脫身,自動地聯手將案底給抹平了去,甚至連隱患都幫李顯消除得基本不存了,李顯自是有理由輕鬆上一把。

“嗯,此子卻是不錯,栽贓手法倒也老道得很,足可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