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1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可能從中漁利的太子,心氣立馬便又有些子不平了起來。

“嗯,六哥所言甚是,小弟此番被父皇召了去,母后可是放了話,就給小弟五天時間結案……”李顯沒打算瞞著李賢,隨手將茶碗放在几子上,面色平靜地說道。

“什麼?五天?開什麼玩笑?如此一樁大案五天如何能審完,當真是豈有此理!”

李賢性子急,一聽審案的時限只有五天,立馬便急了,不等李顯將話說完,便已咋咋唬唬地嚷嚷了起來,一派氣急敗壞之狀。

“時間是短了點,不過也夠了,父皇倒是有交待,說是下次早朝前辦完即可。”李顯壓根兒就不在意李賢的暴跳,不動聲色地瞥了其一眼,淡定地接著說道。

“那也不過七日罷了,嘿,母后這是打算草草結案來著,也對,那廝彈劾的都是母后的人,又怎由得母后不著急,只是此事對七弟來說,卻是不公平了些。”

李賢本性聰慧,發作了幾句之後,旋即便猜到了武后此舉的用心之所在,一時間心情不禁有些子矛盾了起來——李賢雖也很討厭武后的干政,可這一向以來,母子倆並不曾真兒個地發生尖銳衝突,倒是與太子之間狠鬥無數,從心底裡來說,李賢自是寧願看到太子倒黴,而不是得勢,只不過因著李顯一向與武后不對付的緣故,李賢並不敢將真實的心思表露出來,只能是就事論事地扯了幾句。

公平?那玩意兒聽起來倒是不錯,可惜在天家裡壓根兒就不存在,這廝滿嘴胡柴,不過就是盼著太子倒了臺,他好上位罷了!李顯多精明的個人,只一聽李賢的口吻,立馬猜透了其心裡的那點兒小算計,可也懶得說破,只是無所謂地聳了下肩頭,一派風輕雲淡狀地回了一句道:“此案於小弟來說,不過雞肋罷了,審明與否皆無所謂,可對太子哥哥來說則不然,小弟料定太子哥哥早晚要找上門來,或許能有所得也不一定,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倒也不差公不公平罷。”

“嗯,話倒是如此,只是……唔,也罷,一切由七弟拿主意便好。”

李顯的話雖說得輕描淡寫,可內裡卻是不容置疑的堅決,這是在告訴李賢,此番與太子合作乃是既定之策,斷不容更改,李賢雖略有不喜,卻也不好再多進言,只能是搖了搖頭,收回了試圖說服李顯的心思。

“啟稟二位殿下,聖旨到了。”

李賢話音剛落,高邈已從屏風後頭衝了進來,對著哥兩個一躬身,緊趕著出言稟報了一聲,只是臉上的神情卻透著古怪之意。

“嗯?”

李顯眼尖,這一見高邈神色有些不對頭,立馬眉頭微微一皺,帶著絲不悅地吭了一聲。

“稟殿下,來傳旨的是殷王殿下。”

高邈見李顯面色不愉,忙不迭地便出言解釋了一句道。

老八來傳旨,這顯然不合禮法,搞什麼飛機!李顯一聽是李旭輪前來傳旨,不由地便是一愣,旋即便隱隱猜到了李旭輪的來意,可也沒說破,只是不緊不慢地站起了身來,隨手整了整衣衫,笑呵呵地看著李賢道:“六哥,小八好不容易來一趟,要不一起見見?”

“不了,七弟自去忙罷,為兄從後門走,就不多參合了。”

李賢與李旭輪歲數相差極大,彼此間基本上就沒啥往來,雖有些奇怪為何是李旭輪前來傳旨,須知長幼有序,哪有弟弟給兄長傳旨的道理,可也沒往深裡想,實是懶得去府門外跪上一回,這便站了起來,伸了個懶腰,隨口便應答道。

“那好,六哥請自便,小弟先去對付一番。”

李顯也就是客套地問上一聲,原就沒打算與李賢一起去接旨,此際見李賢如此說法,自是不會強求,這便點了點頭,交待了一句,而後大步向府門方向行了去……

“聖天子有詔曰:英王顯既賢且能,前有參贊之勞,後有破虜之功,諸般行事皆合朕意,今有監察御史蕭明彈劾蘭臺太史令武敏之一案,事涉國戚,兩造紛爭,遂決不下,特令英王顯為主審,大理寺卿侯善業、給事中劉禕之協辦,急速查辦,務求不枉不縱,限時五日審明,欽此!”

李旭輪到得是比較突然,不過麼,這些年來英王府接旨早就接得順溜無比了的,自不會因此而亂了分寸,前後不過半柱香的時間,沒等李顯迎出大門呢,那些香案、香火等接旨應有的事物皆已備齊,待得李顯一到,這接旨的把戲也就可以上演了,但見個頭瘦小的李旭輪立於香案之後,手捧著聖旨,稚聲稚氣地宣著,倒也頗有幾分欽差的派頭。

“兒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