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些,可賊軍更難,若不然,吐蕃小兒也不會在大勝之際急於與我簽訂和約,由此可見,其損失定不在我軍之下,況且此番大戰乃在其境內發生,戰火蔓延之下,其國力之損耗必巨,再者,戰起時,恰值牛羊繁殖之時節,乏人照料之下,其牲畜損失非小,而此際又是牛羊準備過冬之時,須得精心照料方可,若戰火再起,今冬賊子難熬矣,此為不得不戰之理也!”儘管高宗已表明了無作戰之心,可李顯卻不肯放棄,慷慨激昂地進諫道。

“這……”

高宗性子雖懦弱,可在對外用兵上卻是從來不含糊的,這一點倒是學足了太宗的作風,前些年若非身子骨不行,他原本還打算親征高句麗的,此時一聽李顯說得頗有道理,不禁便有些心動了,可再一想到眼前的災情,剛燃起的熱情很快便又萎靡了下去,皺著眉頭,遲疑著不敢下定決心。

“父皇,時不我待啊,若是讓吐蕃賊子熬過了今冬,我大唐再要想收回安西四鎮怕是難了,一旦西域陷落,商路斷矣,我大唐歲入銳減倒是其次,赫赫威名恐也將受累矣,此誠不可以漠視之,且孩兒以為此戰勿須出動大軍,偏師一旅足可敗敵,兒臣雖不才,然習武多年,自問尚能戰而勝之,願為父皇效命沙場,懇請父皇恩准!”李顯觀言察色的本事過人,只一看高宗的臉色,便知其已是有所動心,這便狠狠地加上了一把火。

“陛下,此事重大,輕忽不得,還是再議為妥。”

高宗倒是被李顯的慷慨激昂所打動,還真有心成全李顯一把,可惜沒等他開這個口,武后突然從旁插了一句,登時便將高宗已將將出口的話生生打回了肚子裡去了。

“媚娘所言有理,此事便先議到此處罷,諸臣工回頭皆就此事上本言事,朕要好生斟酌一二。”高宗對武后的建議從來就沒啥抵抗力,加之其內心深處對此戰的前景也頗有擔心,這便沉吟著丟下句話,站起了身來,轉身向後殿行了去。

該死的老賊婆子,不多嘴你會死啊!李顯對武后這橫插一手氣惱得不行,可眼瞅著高宗已走,卻也無可奈何,只得跟郝處俊等人虛虛寒暄了一番之後,有些個悻悻然地出宮回府去了……

事情沒能一鼓作氣地辦將下來,李顯心裡頭自不免稍有些失落,可遠不到沮喪的地步,畢竟高宗並沒有下定最後的斷奪,事情依舊大有可為,至少在李顯看來便是如此,當然了,李顯也很清楚他要想順利拿到出征的帥印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最後決斷下來前,有著無數的工作要做,這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要說服姜恪其人。

姜恪可不是尋常人,其祖先正是三國時有名的蜀國大將姜維,其家世代為將,其祖曾任前隋秦州刺史,其父則是大唐開國元勳姜寶誼,官居左武衛大將軍之高位,可謂是將門世家,其本人曾長期在河西走廊任職,一生大小戰事無數,立功甚巨,雖說剛調入朝中為官,可卜一入朝便高居左相,排名朝臣第一位,儘管因立足未穩之故,甚少干預朝政,然則高宗卻對其甚為寵信,但有進言,絕無駁回之時,說是一言九鼎也不為過,很顯然,若是姜恪能同意出兵的話,說服高宗的可能性便將大增,對此,李顯有著足夠的信心,只因李顯很清楚姜恪其人果決敢戰,非貪生怕死之輩,當然了,眼下武后也攪進了此事,姜恪敢不敢仗義直言可就不好說了的,可不管怎麼說,去姜府走上一趟已是勢在必行之舉。

姜家世代高官,姜恪本人又位居左相,家境自然是不差,然則姜恪本人不好奢華,其府邸也就不甚講究,別說跟頂級豪門那等動輒便是百餘畝的大宅院相比,便是比起尋常富貴人家來,也頗有不如,說是簡陋也不為過,別的不說,光是那兩扇油漆脫落得斑斑點點的硃紅大門,叫人看著就覺得寒酸無比,渾然沒有半點首相大人府邸應有的氣派,倒跟個破落戶相彷彿,然則等候在門外的李顯卻不敢有半點的小視之心,只因李顯很敏銳地發現無論是陪著笑臉站在自個兒身旁的門房管事還是面無表情地站在大門口的家丁們,全都是精銳之士,一個個身上滿是掩飾不住的精悍與血煞之氣,顯然都是久經沙場之輩,能用這等強悍之輩為僕者,試問又有誰敢小瞧了去?

“末將姜業參見周王殿下。”

就在李顯為姜府能擁有精悍之士為僕而感慨不已之際,一名身材高大的年輕人從府門裡大步行了出來,一見到李顯的面,先是微露驚容地愣了愣,接著疾走數步,搶到了近前,恭敬地行了個參見禮。

“姜將軍不必多禮,令祖可在府中麼?”

李顯來前做足了功課,自是知曉面前這位正是姜恪的唯一孫子——姜恪本有二子,然則皆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