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2 / 4)

小說:盛唐風流 作者:悟來悟去

抗議便成了諸臣工們一致的選擇,一時間滿大殿裡盡是一派令人窒息的死寂。

“諸位愛卿,弘兒一向心善,孝順可嘉,今不幸早故,本宮實痛徹心扉,陛下又臥病在床,本宮已渾然無主矣,奈何善後諸事繁雜,且拖延不得,還請諸公助本宮一臂之力,莫要屈了弘兒,本宮在此拜謝諸公了。”

武后不愧是變色龍一般的政治動物,先前處置閻立本時還是暴風驟雨般凌厲,一轉眼,又已是淚水漣漣的可憐之態,悽婉無比地懇求著,還真似有著無窮委屈之母親一般。

“娘娘放心,臣等當效死命,斷不敢讓太子殿下在天之靈有半分的屈處。”

“娘娘但有所命,臣等無有不從。”

……

諸重臣都不是傻子,自是不會輕易就這麼被武后糊弄了去,可劉禕之、明崇儼等武后一黨的傢伙卻是上竄下跳地為武后搖旗吶喊個不休,只可惜人數著實是太少了些,縱使鬧騰得再起勁,也不過就是那麼回事兒,相比於群臣們的沉默似海,就連朵浪花都算不上。

“裴愛卿,弘兒在日,每每言及愛卿乃是朝堂之中流砥柱,陛下也常贊愛卿之能,今弘兒溘然長逝,不獨陛下哀痛欲絕,本宮亦是心亂如麻,愛卿身為首輔之臣,還請代本宮支援朝議,料理諸般事宜可好?”

武后演技之高著實天下難有匹敵者,悽婉的把戲過後,立馬便是誠懇無雙,當真是演啥便像啥,在李顯看來,那等能耐放諸後世,拿十個八個“小金人”簡直就跟玩兒似地輕鬆。

“老臣謹遵娘娘懿旨,還請娘娘先交代下個章程,老臣也好照著辦理。”

早在高宗剛繼位之際,裴行儉便已是吏部尚書之高官,後頭之所以被髮配到西域,全都是因著武后的緣故,其心裡頭從來就沒看武后順眼過,這一會兒一聽武后要將這麼個燙手的山芋往自個兒的懷裡塞,裴行儉心中可謂是不滿已極,奈何其身為群臣之首,安排太子身後事宜本就是其該當的責任,卻也實是無處可推脫了去,沒法子,也只能是站將出來,恭敬地請示了一句道。

“本宮心已亂,就請裴愛卿看著辦好了,本宮相信裴愛卿是斷不會屈了弘兒的。”

武后一派孤苦伶仃狀地抹了把眼淚,似乎毫無主見一般地將責權一股腦地全都推給了裴行儉。

“是,老臣遵命。”

一聽武后如此說法,裴行儉不禁便是一陣頭大——以裴行儉之智,斷不會看不出太子的死有蹊蹺,然則武后既然敢將太子的後事交將出去,那一準是早就安排好了一切,縱使去查,也不見得能查出個根底來,再說了,除非有高宗同意,否則的話,誰人都沒資格去查此案,而如今高宗又病倒在床,這聖旨顯然是得不到的,如此一來,主持太子後事之人就只剩下幫武后收拾殘局的份兒,這等事情裴行儉自是百般不願為之,可惜事到如今,他還真沒法拒絕,也就只能是捏著鼻子應承了下來。

“諸公,治喪之要在諡號,今諸公皆在,對此有何定擬且都說說罷。”

不管情願不情願,該做的事裴行儉卻是一點都不敢含糊的,領了懿旨之後,裴行儉立馬便進入了狀態,站立於殿中,面向著一眾朝臣們,語調凝重地開口道。

“裴相所言甚是,太子殿下在日,待下寬厚,對陛下則至孝,可謂是至情至性之人,當以‘純‘字諡之。”

武后的面子可以不給,裴行儉的面子還是不能拂了去的,一眾朝臣們不管願意不願意,裴行儉既已開了口,議論之聲立馬便大作了起來,只是茲體事大,朝臣們也不敢輕率表態,大體上是私下議論為主,半晌都無人真兒個地站出來進言,到了末了,樂彥瑋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第一個站了出來,亢聲建議道。

“不錯,太子仁孝無雙,其實當得這個‘純‘字。”

“有道理,殿下者,純人也,諡之‘純’,當無差矣!”

“樂相所言甚是,下官等附議!”

……

太子雖是半君,可到了底兒沒能登基為帝,只能以比親王高半格的禮數葬之,說起來,還是臣,而“純”之一字乃是為臣者最高之讚譽,一眾太子黨自然是不會反對,緊跟著都站出來附和道。

“樂相所言雖是有理,然下官以為‘純‘字雖好,卻是臣之諡,不足以顯太子殿下之尊,下官以為‘仁孝’二字或為更佳。”

一派讚許聲中,明崇儼突然從旁站了出來,提出了個反對的意見,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對太子推崇備至,其實不然,諡號向以一字為貴,二字則差了一籌,別看“仁孝”二字不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