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
關於微笑的科學研究紀錄最早始於19世紀。當時,法國科學家紀堯姆·杜胥內·德·波洛涅(Guillaume Duchenne de Boulogne)利用電診法和電流刺激來區分發自肺腑的會心微笑與其他種類的笑容。他透過對那些斷頭臺下身首異處的人們的頭顱進行分析來研究面部肌肉收縮的方式。杜胥內從不同的角度拉扯人的面部肌肉,從而對面部肌肉及因其收縮而引發的各種笑容進行歸類。他發現,人的笑容是由兩套肌肉組織控制的:以顴肌為主的肌肉組織可以使嘴巴微咧,雙唇後扯,露出牙齒,面頰提升,然後再將笑容扯到眼角上;而眼輪匝肌可以透過收縮眼部周圍的肌肉,使眼睛變小,眼角出現皺褶,即我們常說的“魚尾紋”。
瞭解這些肌肉組織的功能對我們正確理解他人的笑容十分重要。因為,以顴肌為主的肌肉組織是受我們的意識所控制。換句話說,當我們想讓自己看起來顯得友好或謙恭時,即使沒有讓我們快樂的事情發生,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命令這部分肌肉收縮,製造出一種虛假的笑容。不過,眼部周圍的眼輪匝肌的收縮卻是完全獨立於我們意識之外的,所以,它呈現出來的一定是發自肺腑的真心笑容。因此,
假如你想知道對方的笑容是否真誠,首先就應該觀察他的眼睛,觀察他的眼角是否有“魚尾紋”。假如你想知道對方的笑容是否真誠,首先就應該觀察他的眼睛,觀察他的眼角是否有“魚尾紋”。
自然的笑容會讓人的眼睛四周產生細紋,而在一張不真誠的笑臉上,細紋只會出現在嘴的四周。
因為開心而發出的笑容不僅會使雙唇後扯,嘴角上提,而且還會同時帶動眼部周圍肌肉的收縮,而敷衍或虛假的笑容則只能引起雙唇四周肌肉的收縮。
你能分辨出哪張圖片才是真心的笑容嗎?虛假的笑容只能使嘴角上提,而真心的笑容會同時引起嘴部與眼部肌肉的收縮
科學家們可以透過一套被稱為臉部動作編碼系統來區分真假笑容,而發明這套系統的正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保羅·埃克曼(Paul Ekman)教授與肯塔基州大學的###·V·法爾森(Wallace V Friesen)博士。真心的笑容是一種下意識的面部動作,不受大腦的控制,而這就意味著真笑是肌肉自主運動的結果。當你感到快樂的時候,這一訊號便會傳送至大腦調控情感的區域,產生出一種舒心愉悅的情感。這種情感使你的嘴部肌肉收縮,雙唇微咧,面頰提升,同時眼部也會因為肌肉的收縮而產生細紋,眉毛也隨之微微下沉,會心的笑容由此產生。
每當攝影時,攝影師都會讓你說“茄子”,因為這個詞語的發音可以使顴肌肌肉群收縮,達到微笑的效果。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照片中你的笑容看起來並不真誠。
在某些誇張的假笑中,眼睛周圍同樣會出現細紋,因為顴肌肌肉群的完全收縮可以導致眼輪匝肌的收縮。當顴骨處的肌肉收縮至一團時,眼部四周會因為顴肌的擠壓而產生細紋,看起來就像是真笑。不過,我們可以透過笑容的某些特徵來區分這種以假亂真的笑容和真笑。當我們因為開心而面露笑容時,眉毛與眼瞼之間的部分眼皮會向下移動,而眉尾也會隨之微微下沉。不過,我們可以透過笑容的某些特徵來區分這種以假亂真的笑容和真笑。當我們因為開心而面露笑容時,眉毛與眼瞼之間的部分眼皮會向下移動,而眉尾也會隨之微微下沉。
第三章 笑容的神奇魔力(2)
微笑是一種順從的訊號
微笑和大笑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展示幸福與開心的訊號。我們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不過,五週以後我們就學會了微笑,而四至五個月之後,我們就會用大笑來表示自己的情感。嬰兒們很快就知道,哭泣可以吸引我們的注意,而微笑則會讓我們留在他的身邊。最近一項針對人類近親黑猩猩所展開的研究顯示,其實微笑的功能並不僅止於此,它還有更深層次的基本作用。
為了恫嚇對方,猿猴會露出自己的下齒,以此警告對方如若不然,它將以牙還擊。當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人類也會做出極其類似的行為,收縮嘴四周的肌肉,使原本遮住下齒的下唇下沉,露出下齒。黑猩猩的笑容分為兩種:一種是較為溫和的表情,猩猩們通常用這種表情來向其統治者表達自己的恭順之情。在露出這種笑容時,即“敬畏的表情”,猩猩的下頜張開,將牙齒露了出來,而嘴角則自然地向後拉伸,與人類的微笑十分相似。
另一種笑容則是“嬉戲的表情”——牙齒外露,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