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他打了八百,貶下界來。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脅百餘下。
沙僧很痛苦;這個時候;菩薩說:“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
觀音菩薩開出了兩個條件:教飛劍不來穿你;復你本職;這對沙僧來說;是相當優厚的;所以沙僧滿口答應;成交了。
三個徒弟中;觀音菩薩最先看中的是沙僧;並且給沙僧開的價也是三人中最高的!這就說明菩薩本來是指望他來大展身手;降妖捉怪的。
可是;沙僧加入到取經隊伍後;一點也不賣力;基本上沒發揮什麼作用。這樣一個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1)從孫悟空的角度看:經常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沙僧是個好人。
2)從豬八戒的角度看:經常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沙僧是個好人。
3)從唐僧的角度看:沙僧是個好人;唐僧從來就沒批評過他。
4)從觀音菩薩的角度看:沙僧偷懶;很不賣力。
沙僧一直跟著在走;儘管他不打妖怪;但依然是在履行合同;觀音菩薩也不能單方面毀約;所以沒把他這個只出勤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沙僧他只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沒什麼功果;最後封他做了金身羅漢;是三個徒弟中級別最低的;但是;他顯然要比悟空八戒划算;因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最少。
三個徒弟的投入與回報模擬值如下:
悟空:投入95%以上的精力;付出了95%以上的行動。
八戒:投入60%以上的精力;因為經常在困難時期想散夥;不是全心全意。不過他也有許多苦勞;又挑擔子又降妖;在關鍵時候還是比較賣力的;付出了60%以上的行動。
沙僧:反正他只是跟著走;不過在關鍵時候起到了穩定作用;投入了20%以上的精力。最不賣力;挑擔子的時候較少;多數時候是八戒在挑擔子。付出了20%以上的行動。
這三個人都得了正果;按60分及格算;模擬值:佛=90菩薩=75羅漢=60
悟空:投入95%以上。回報90
八戒:投入60%以上。回報70
沙僧:投入20%以上。回報60
從中可以看到:在西遊記中佛組織裡混;
1。從成績看;付出越多;回報越高;付出越少;回報越低。
2。從投入與回報的比例看;投入越少;回報率反而更高。
什麼是團隊精神?這就是團隊精神。一個健康的團隊不僅僅要提供精英人才發揮能力的空間;更要提供閒雜人等混日子的空間。
從外部環境看;取經團隊允許有人混日子。但是;我們本著“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這條最本質的原則來看;沙僧他不應該無所作為;他應該精神飽滿;朝氣蓬勃地去打妖怪;以便獲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沙僧他放棄了;所以;有人說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不為功名所動;不受外界誘惑。我說這些都是屁話!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既然沙僧選擇了放棄進取;那就一定是因為放棄對他最有利;進取對他沒多大利!
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的呢?從這一路上的表現中看不出來;那麼;我們往前推;看沙僧是怎樣被貶到流沙河的。
(63) 捲簾大將
沙僧因為打破了玉皇大帝的一個杯子; 就被貶下界來; 並且受到酷刑: 七日一次,飛劍穿胸百餘下。
量刑過重; 很不正常。於是就不免被人懷疑他是個用苦肉計的臥底。
沙僧是臥底的說法; 一般有兩種:
1) 說沙僧是如來佛祖安置的臥底
證據是沙僧沒喝子母河的水; 這個應該說不通。如來沒有必要安排一個臥底在取經隊伍裡面; 因為有39個暗神一直在監視; 並且記賬。再說; 就算如來想安排一個臥底; 也不可能把玉皇大帝的貼身保鏢兼秘書安排下去。
2) 說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臥底
如果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臥底; 那麼; 目的就只有一個: 破壞取經! 沙僧有沒有破壞取經呢? 這要分兩個部分看: 他加入取經隊伍之前與之後。
從他加入取經隊伍起; 到取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