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大砍刀而已。
突厥人這種不怕死的進攻方式,給了唐軍很大的心理壓力,弓弩手總會有停頓的時候,即使是左武衛發明的三段擊射擊方式,也保證不了沒有停頓。而只是這一點空隙,突厥人便把握住了,他們用木棍頂住盾牌兵,後方刀手源源不斷的衝了進去,一旦被撕破防線,盾牌兵就遭了秧,突厥人彎刀一揮,上百名盾牌兵倒在了草地上。此時,弓弩手要撤回第二道防線,可突厥人緊追不放,咬著弓弩手衝到了有些混亂的第二道防線之前。
前軍被突破,張亮只好只會左翼人馬向中軍靠攏,令旗一揮,左翼的唐軍便動了,這時一直在等待機會的突厥騎兵,就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餓狼般嗷嗷叫了起來。
突厥騎兵一動,侯君集的眉頭就深深地鎖了起來,這突厥人終於肯亮出所有的砝碼了。其實侯君集也並非沒有準備,只是他的方法有些太過狠辣了而已。一輛輛裝了乾草的車子被唐軍推了出來,突厥騎兵不知道唐軍這是要做什麼,就在他們衝到車子近前時,只見上千只火箭落下,這上百輛車子組成了一道灼熱的火牆,有好多突厥騎兵不察之下,直接成了火下亡魂。
侯君集的火車陣是有效的,它成功的阻止了突厥人前進的步伐,當然侯君集的招數不只有這些,他看了看前方突厥步兵,揮手示意道,“命令弓弩手進行三十度拋射!”
侯君集的命令被完整的執行了下去,唐軍士兵的三十度拋射給突厥後陣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在去的巨大殺傷的同時,唐軍弓弩手也不可避免的進入了突厥騎兵的攻擊範圍。繞過火車陣,突厥騎兵低下身子,彎刀揚起,不用揮舞,便有很多弓弩手去了性命。
仗打到現在,已經失去控制了,張亮看著攪在一起的敵我雙方,心裡卻是在滴血,大帥這是在以命搏命啊。此時的張亮。也有點看不懂侯君集了,這樣打下去,贏是能贏,可代價也太大了。
突厥騎兵在肆虐,薛仁貴和李義府的五千左武衛騎兵也悄悄地摸到了突厥人的後方。蘇格在關注的場上的形勢,可去不知危險正朝他罩來。聽一聲慘叫聲。蘇格的雙眼差點瞪出來。騎兵,漢人的騎兵,沒想到這唐軍騎兵居然憋到現在才出現。
若大戰一開始的話,看到這五千騎兵,蘇格絕不會還怕,可現在就不痛了。大軍都撲上去了,就剩下這幾千人怎麼擋得住這五千騎兵呢?蘇格一慌,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沒有率軍迎敵。而是傳令騎兵回救。蘇格這個命令算是將突厥人送向了戰敗的深淵,對於突厥騎兵來說那是馳援中軍,可在其他人看來,那可就是在逃命了。
步兵們一看騎兵退出戰場,本能的以為要撤兵了呢,於是乎突厥人跟在騎兵身後往回退了起來,而唐軍則是壓力驟減,騰出力量的唐軍自不會放過機會的,他們進行了猛烈地反擊,尤其是左翼的左武衛士兵,他們率先插進了突厥人的右翼軟肋處。
反擊的時刻來臨了,侯君集終於露出了一點笑容,不管是因為什麼,總之他侯君集拼贏了,而且還贏得非常血性,贏的讓突厥人都要跪地顫抖。
蘇格知道自己敗了,所以他直接下達了撤退的命令,為了保證大軍的安全撤離,蘇格將一個鷹師留了下來。對於留下來的鷹師來說,斷後就意味著死亡,可他們沒有推辭,因為突厥的勇士,要像那草原上的雄鷹一般,即使是死,也要死得轟轟烈烈。
蘇格這一撤,算是撤的乾乾淨淨的,他倒是想撤回大營,可誰知大營也被人偷襲了,看著那滾滾的濃煙,蘇格除了仰面長嘆外,一點辦法都沒有。
一場戰鬥結束了,伊寧大草原上卻被染成一種血紅色,唐軍是勝了,可也是勝得如此慘烈,滅突厥三萬五千人,唐軍也是戰死三萬餘人,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這一仗,唐軍贏的轟轟烈烈的,慘了慘了點,可侯君集不會在乎這些,這就是他侯君集的戰鬥方式,他的方法不是最好的,卻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具威懾力的。也許換做李績的話,他一定能減少傷亡,但他絕對做不到一天之內解決戰鬥。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句話一直留在侯君集心裡,十幾年前,李靖不止一次的告訴過他,可他卻不以為然的放到了一邊。原因無他,只因為侯君集知道當今陛下是個什麼樣的人,李世民喜歡勝利,但更喜歡震懾敵膽的勝利,李靖和李績永遠做不到這一點,而他侯君集卻可以。
蘇格一撤,高昌以東將再無阻攔,侯君集長劍一揮,唐軍以得勝之師的姿態挺進了伊寧草原西北方的田地城。
在侯君集戰勝蘇格大軍的時候,房遺愛也沒有閒著,此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