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告訴我們,文字是在六千多年前才出現的,所以關於七千年前的事情,並沒有任何的文字記載下來,但有一樣東西卻可以代替文字傳遞資訊,那就是壁畫,或者在古人眼中,應該叫做石刻才對。
一千年後,也就是六千多年前,中國開始出現了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或許是那些遠古的壁畫中記錄的事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於是有人將壁畫上的內容,用甲骨文記錄了下來,並傳遞給後人。
7000多年前的那個時代,被如今的我們稱為太古時代,也有洪荒時代之說。那個時代是人獸共舞的年代,人類雖然走向了石器時代的末期,卻和動物並沒有什麼兩樣,依然過著茹毛飲血、鑿洞為巢的生活。
那個時代的兇禽猛獸極多,而且塊頭極大,如果人類不是開始了群居生活,並且開始學會製作簡單的武器,根本難以和那些兇禽猛獸對抗。群居生活的出現,開啟了部族時代的到來,而人類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成為了大地的主宰。
人類大大小小的部族出現之後,往往會為了爭奪食物和領地,互相之間發起戰爭,拼個你死我活。這時候,在一個叫“神州”的地方(今河南省,及周邊地區,古人也將這裡稱之為大地的中心,中原一說就是由此而來。),出現了三支最為強大的部族,它們分別是伏羲族、女媧族、楊回族。
這三支部族的名字,分別根據他們當時的部落首領姓氏而命名。其中楊回族和女媧族是母系社會體制,而伏羲族卻恰恰相反。洪荒時代。天災一直不斷。為了躲避那些可怕的災難。這三支部族紛紛將族人遷徙至神州的最中心處,也就是宛丘那裡(今河南省,淮陽縣。)。
那時候不時有隕石降落洪荒大地,致使天崩地裂,火山和洪災同時爆發,可謂是天怒。然而,唯有宛丘這個地方,依然還處於一片安寧之中。故此,三支部族先後全部聚集在此。
為了爭奪宛丘的主導權,這三支部族之間經常發生爭鬥,不過卻遲遲沒有分出強弱,反而還因此死了不少的族人。最後他們首領展開了談判,一致達成協議,將宛丘的土地一分為三,由三支部族共同管理。
那時候的民風淳樸,既然已經達成了協議,三支部族自此以後不再分彼此。他們和睦的生活在一起,並一同驅趕野獸建造新的家園。一千年後。天災少了,猛禽也躲了,三支部落得到了有力的發展,漸漸強大起來,而宛丘這個平靜的地方,很顯然,已經是地少人多了。
為了使自己的部落得到更好的發展,三個部落的首領在一起商量,決心讓一支部落留在原地,而其他兩支部落,分別以宛丘為大地的中心,往左右沿途遷徙,重新尋找新的樂土。
伏羲部族最先來到宛丘這裡,出於對其的尊重,其他兩支部落紛紛退讓,讓伏羲族留在原地發展,而女媧部落就往南牽繫,楊回氏則往西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安寧的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三支部族的文明發展都有了大大的提高,更分別有了自己最為擅長領域。伏羲族最擅長術數,於是創立了八卦,女媧族最擅長的是醫藥之術,而楊回族最擅長的是農耕之術。
在分別之前,三支部落的首領用甲骨文,將自己部族所擅長的領域知識記錄了下來,並傳給其他二人,希望對各自的部族有所幫助。
與此同時,他們還達成共識,如以後任何一方遇到麻煩,只要派族人取信物前往求援,其他兩支部落必定會義無反顧的前來相助,至於三方之間的信物,則是一塊天石。
那塊天石是墜落在大地上的一塊罕見隕石,有人頭大小,其上有綠sè光芒閃耀,被伏羲族偶然間所得。
為了紀念三支部族之間的友誼,伏羲族的首領命人將那塊綠sè的天石一分為三,打磨成三塊六角形的寶石信物,並在上雕刻上三人聚集在一起時的情景,讓三支部族各持一塊,作為部族之間的聯絡信物。
聽到這裡,我吃驚的程度不言而喻,因為我想到了一件物品來,它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天石。我忍不住對吳劍問道:“我在黑竹溝中得到的那塊玉盤就雕刻著三個蛇人,你說它會不會就是那三支部族之間的聯絡信物,也就是那塊天石?”
“不可能!”不等吳劍回答,譚佳就道:“你得到的那塊玉盤是圓形的,並非六角形,再者,相關人員已經對那塊玉盤做過檢測了,得到的結果是,那塊玉盤是由十分普通的玉石打造而成,而且不超過四千五百年。”
吳劍跟著說道:“據古籍中所記載,那塊天石的確是六角形的,而且只有小孩的巴掌那麼大,大概有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