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拉運新補給的車隊中帶回軍部,在那裡進行最初的審閱。對於像炊事班所提出的補給品種等問題,軍部會直接進行調整作出回應,當然前提是有現成的資源和條件來解決。
如果軍部沒有能力解決那麼就交給戰區各部門中進行協調解決。如果戰區無法解決的那則會遞交到國防部的相關單位進行解決。
位於南寧城內有一棟小樓房,這裡是中國國家軍事後勤總裝部在此設立的裝備分理局。這裡主要負責的工作並不是向各部隊放物資和資料,相反的,這裡卻是在不斷收集和整理前線還有後勤部各種反饋意見的一個相關處理部門。
仗打了這麼久,裝備又那麼的多,從士兵身上的內衣內褲到北方防寒抗凍的軍大衣,適應東南亞氣候的作戰服;從士兵手中的步槍,到第二炮兵所裝備的洲際導彈,天上地下,飛機坦克軍艦輪船潛艇,只要是和部隊作戰有關的,這裡都負責收集部隊反饋回來的意見,進行分理後,轉送至研究所或者是生產單位進行相關的改進和鼓勵。
不要小看這裡的這些看似較為簡單輕鬆的工作,對於部隊所列裝的裝備來說,一種新裝備進行小規模試裝備後,廠家會跟蹤一段時間,對產品的質量和部隊使用中所反映的問題進行改進或者是升級,如果合格透過則開始大規模列裝全軍。但是裝備進入到全軍大範圍的推廣使用之後,則由設在這裡的分理處進行甄選整理後,統一再交給廠家。因此這個單位在內部分工上,實際相當的細緻,著裝、槍械、車輛、飛機、艦船等等,而且在大專案之中又有詳細的分類,所以別看這個單位佔地不大,但是卻應對了那句老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局長,這是這周整理出來的資料。裡面是戰鬥部隊對一些新老裝備在新戰場上使用中出現的情況的意見反饋,還有部分後勤裝備使用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建議,最後部分是部隊希望獲得的一些新武器裝備思路。其中有一個專案又一次提上來了,而且我們綜合了一下各戰區的意見,發現幾個戰區都比較迫切的需要這樣的裝備。”
陸卯金將厚厚的一份檔案資料遞交給對面剛剛上班的局長,而局長對前面的兩個部分並沒有多關注,只是在刻覽翻閱一下後便跳到了最後一部分。這部分正和陸卯金所說的那樣,是對戰鬥部隊在實際戰鬥生活中所急需解決的問題或者是裝備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這份每週的例行工作中,最後一個大項才是這些人工作中的工作重點,畢竟前面兩項只是對部分裝置的改進需求,這些都是可以直接交給生產單位去解決,而最後一項在很多時候是作戰部隊中缺需或者是目前沒有的裝備,前線的官兵需要新式的武器裝備來更好的完成戰鬥。
局長翻開最後一個大專案的第一個關注需求,檔案中總結羅列出過三十支師、軍一級一線作戰部隊指戰員們的意見。他們發現在一線作戰中,中國空軍會優先對對方的空中力量以及機場這些關鍵單位進行重點打擊。這樣做的效果就是能讓中國軍隊掌握住較高的制空權,而掌握住制空權則就可以輕易的對敵方的地面部隊進行打擊和支援地面部隊戰鬥,而敵方失去制空權後,敵方就會出現大量缺乏防護但數量眾多零散的游擊隊、散兵、村莊、車隊等目標,對付這些目標以各種口徑的槍炮和小型炸彈最為有效,且使用費用較為合理。當發現十來名零散步兵時,機炮和機槍掃射非常有效,而面對轟炸幾輛卡車時機炮的威力又略顯不足,選擇航空炸彈又動不動就是五十公斤上百公斤有此浪費,選擇集束炸彈更加不划算,而且在敵我雙方地面近距離作戰時又容易產生誤傷。
因此空軍和陸軍都需要一種火力強大留空時間長的攻擊機,這種攻擊機的武器攜帶傳統攻擊機的機炮和機槍以保證火力掃射的威力,但是卻不攜帶威力強大的航空炸彈,而是希望能裝備直瞄飛射的武器進行攻擊,這樣即保證了攻擊的精度,也減小了彈藥的消耗量,延長了這種攻擊機滯空巡邏時間。
方案最初是第二戰區提出來的,對於這種武器,裝備分理局剛開始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重視,畢竟這只是一個構想。
但是當越來越多的一線陸軍作戰單位和空軍開始反應這個問題時,裝備分理局的人便將部隊提出的這個問題遞交給後勤總裝部進行討論。而後勤總裝部也發現這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空間需求,在面對零散目標時,這種武器便能體現出最適用和最經濟的作戰效能。十來名散兵匯聚在一起還沒有來得及分散時,一門從幾百米外打過來的炮彈就能輕易的將他們消滅,而不用等傳統攻擊機修正航向後進行掃射投彈給予他們分散逃離的時間。而面對幾輛卡車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