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段國學也是如此。
雖然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政客,但是至少他知道應該做什麼而不應該做什麼,應該將什麼事情和自己撇乾淨什麼金子往臉上貼。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成長,段國學不是當時剛剛起家的小經理,他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合格的政客,而政客,就不可避免的要掩蓋著自己光環背後的汙垢。
不過對於黃培錄來說,讓自己承擔不名譽的稱謂對於他來說根本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老師心中的夢想能否實現。在這一點上,在效忠國家和效忠段國學個人的選擇上,黃培錄更傾向於後者。因為黃氏兩兄弟自幼就跟隨段國學最久,接觸段國學的時間也最長,目睹段國學起家的奇蹟和對奇蹟背後的付出有著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同時他們對段國學有一種神話般的崇敬心理,因為他們一直都陪伴著段國學,看著段國學神話般的崛起,在他們眼中,段國學對任何事情都有著先知一般的預感能力和處理應變能力,一種段國學的選擇不會有錯的思想死死的佔據著他們的心中,沒有人能替代段國學。為此,段國學就是國家的未來,國家就是段國學,去完成段國學所交代的任何一項工作都是在為國家崛起所必須的工作。為了這個目標,承擔這點汙垢保護住段國學的光輝形象又算得了什麼呢……
真正讓黃培錄感到憂心的是這次行動中出現的腐敗合流份子,他們才是中國未來繁榮富強最大的敵人。段國學可以領導現在的國人去建立一個美好而又富裕強盛的國家,但是誰都知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現在的官員很多都能奉公守法,這一個原因是才建設初期,官員的思想還是純淨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越來越多的金錢、權利擺放在他們面前時,當有人將收買的價碼提高到一個自己心動的高度時,當紙醉金迷的聲色場讓這些官員沉迷其中時,又能有多少人能看管住自己的手和自己的下半身呢?
絕對的權利帶來絕對的腐敗。這話是老師告訴自己的,在西南,象上海所發生的腐敗並不是沒有,但是那裡的監管力度要比這裡強大很多。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沒有。民業黨目前的權利在這次事件之後會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峰,原本留任在各地的國大黨政府官員也會在這次事件之後逐漸退居二線甚至是退出政治圈,而經由新政府培養出來的各級官員正在逐步的替代著他們。這是一件好事,段國學所要求的一切行政命令都將更好的推廣執行下去,但是這樣的權利專制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黃培錄是深切的能體會得到的。
而且黃培錄在上海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後就將商統局目前所調查發現的腐化資料進行了一次比較仔細的查閱,由於自己一直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反間諜和國家安全工作上,對反腐這塊的工作沒有多少的重視。這次的查閱他驚訝的發現在全國各地段國學新政所掌控的各個地方,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這樣的事情。
苗頭已經出現了,而且這個苗頭已經在上海所成長壯大了,黃培錄感到必須要做點什麼,要做點事情將這種腐化的苗頭給掐死在向整個中國所蔓延擴大的趨勢。
黃培錄在思考著,他為這個國家的未來所思考著,他將自己心中的疑惑奮筆疾書的寫在潔白的紙上,他要將自己的這些疑問整理出來,帶著疑問和自己探析的一些答案去詢問在自己眼中無所不能的老師,他要獲得這些疑問的答案。
第三百二十章 國家未來
“腐敗嗎?這個問題是世界性的難題,我也沒有太多的好方法,而且我們中國有我們中國政治體制、特殊的國情背景、甚至是文化傳統思維的因素在裡面,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了兩件關於腐敗的事,一個是人性貪婪所造就的原罪慾望,第二個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社會制度是能完美的消除腐敗,因為只要人類有著貪婪的慾望,那麼腐敗就會伴隨人類一直走向消失的那一天。”
在看過彙報上海事件具體情況彙報後,段國學開始拿著黃培錄所寫的那些疑問開始和這位自己最忠誠的學生之一交談解惑著他心中的疑問。
“人性都是貪婪的,這是種子,我們無法消除這個種子,因為它會伴隨人類的發展一直根植於每一位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只是這個種子在不同的氣候土壤地域上會有著不同的成長空間和養分使得它們生長出不同的東西出來,這就好比是種地,相同的種子在不同的土壤裡,在不同的養分刺激下會有著不同的生長態勢和果實。如果說人性的貪婪是種子,那麼社會制度和國家的種族文化背景就是種子身邊的土壤和氣候養分兩個條件。”
段國學的開頭並沒有直接闡述自己對反腐的新意見和新舉措,反而象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