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自己的飯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杜布里奇勸說過他,說他的活動對加州理工學院不利。現在,鮑林心裡想,倚仗諾貝爾獎的崇高聲譽,他再也用不到有這方面的思想顧慮了,加州理工學院不至於要解僱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吧。幾個月來慷慨地向他獻出的讚語和頌辭似乎給人以這樣的印象,舊的傷口已逐漸癒合。不管他的政治觀點是什麼,他所在的學校可以再次因他而感到自豪了。
比基尼島的核試驗,還有奧本海默的案子,促使鮑林又重新回到社會行動主義的軌道。諾貝爾獎使他有可能全心全意地走這一道路。在接下來的六年時間裡,反對核武器的政治活動在鮑林的思想和行動中將會佔據壓倒一切的地位。正如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所說的那樣,“在一段時間裡,他與科學已不沾邊了。”
鮑林一回到加州,重點就開始轉移。他在電臺和電視臺發表了一項宣告,說他這次周遊世界後,他開始真正相信,再也不會發生另一次世界大戰。全世界人民都熱愛和平,氫彈使戰爭成了不可想象的事。鮑林寫道,現在的危險並不是戰爭,而是由核武器試驗釋放出來的放射性。“我們到底有什麼理由不顧後果地促使人類素質不斷下降呢?”他這樣問道。與此同時,他著重指出,放射性的微小增加,都可能導致發病率上升和畸形兒童數增加。“為了限制或根本禁止一切原子武器的試驗,進行國際談判極為重要。是採取實際行動的時候了。”
他堅信自己的宣告是合情合理的。他曾讀過有關的資料,非常清楚放射性的危害性;他曾與遺傳學家交談,並且與日本科學家交換過意見。對各種動植物進行的試驗已經證實,基因會受到放射性的破壞,而且還有一些初步的證據表明,受到照射的放射性越強,這種破壞就越嚴重。放射性減小,其破壞程度會直線下降。非常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只有放射性完全消失,這種破壞才能真正停下來。因此,放射性的微小增加都可能給人體健康帶來更多的麻煩,這種風險雖不大,但確實是存在的。
這是有關資料顯示的結果,不過仍需做更多的研究工作來證明這一點。特別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加需要過硬的證據。當然,已有足夠的證據讓人擔憂了。鮑林和許多科學家相信,核武器試驗及其放射性塵埃的增加,對人類健康是一大危險。對動物所作的研究已經表明,放射效能破壞卵細胞和精細胞,導致生育方面的缺陷。另外也有一些證據顯示,放射效能損害體內其他型別的細胞,使癌症的發病率上升。儘管這麼說,畢竟幾乎還沒有人直接考察過,放射性微量增加,比方說,放射性塵埃增多,到底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不過,鮑林在自己的談話中很少有模稜兩可的說法。他接受了全國廣播公司的採訪,因此受到全國上下的注意。他在講話中斷言,“白血病是一大危險,”並且聲稱,放射性塵埃也許足以在易感人群身上誘發這種形式的血癌。
1955年春季的一段時間裡,鮑林在日本的所見所聞已廣為人知。日本學者毫不含糊地說,比基尼島試驗的決非普通的氫彈,不但其能量要比普通氫彈大好幾倍——其威力足以穿透低層大氣而將塵埃噴射至同溫層中,懸浮在那裡的塵埃可以擴散到世界每一個角落——而且它形成的放射性塵埃數量也大大超過了以前任何一種核武器試驗所產生的散落物質。
看來,在比基尼島投放的炸彈是一種新型武器。日本人對放射性塵埃所作的分析提供了更多的證據。塵埃中有各種各樣奇怪的同位素,其中有些同位素只能是鈾裂變的副產品一這就令人疑惑不解了,因為普通鈾比較穩定,在標準的原子彈中無法使用,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科學家花了大量時間和金錢,提煉出一種稀有且爆炸性更強的同位素。物理學家認為,普通鈾一定要有大量能量的激發,才能進入爆炸反應的狀態……
現在看來,這就是比基尼島發生的事。很清楚,在那裡進行的爆炸試驗使用的是一種三級裝置:先是用廣島式裂變彈激發一種聚變型氫彈,然後用其產生的能量使其外層的普通鈾發生裂變。這種裂變一聚變二裂變的設計是非常巧妙的,用很少一點錢就能極大地增大氫彈的威力。從理論上講——這也是使鮑林那樣的科學家感到驚恐不安的原因之——只要簡單地利用價格便宜且很容易得到的一點鈾,就可以造出這樣一種威力無比的核彈來。
用這種辦法得到了後人所稱的“鈾彈”,其威力之大令人咋舌,其骯髒程度難以想象。鈾彈的研製激起了新的一輪世界範圍內激烈反對核武器的浪潮。
1955年7月,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