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倍的刻苦耐勞,不曉得的要問官長……希望各位同學努力,認定我們的三民主義去做,不患精神不能團結,無論什麼時候總不要忘記我們的校訓。”
1964年8月,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右)陪同葉劍英元帥觀看裝甲兵軍事比武表演。黃埔軍校開辦時,由國共兩黨在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的黨組織秘密招生,初試錄取後來廣州複試,正取350人、備取120人。1924年5月初入學時,正取生編為第1、第2、第3隊,備取生編為第4隊,這4個隊後編為步兵科第1總隊。8月14日,第5隊學生入校,後相繼入校的還有第6、第7隊,合稱步兵科第2總隊。後又有工兵隊、炮兵隊、輜重隊、憲兵隊。其中,第6隊即是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停辦後的第1、第2隊,還有四川來的21人,共179人併入黃埔軍校,劃入第1期。第5、第7隊及步兵科之外的各兵種隊概屬第2期。所以,黃埔軍校第1期沒有第5隊而有第6隊,畢業人數比正式開學時的人數多出了100多人。
原軍政部陸軍講武堂留校學生的全部併入,使黃埔軍校第1期學生的數量突增至600多人,壯大了初期黃埔軍校的勢力。之後,又有許多別的軍事學校的師生投奔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成功的政治、軍事教育,促進了國共兩黨軍事人才的迅速成長,培育了眾多國家棟梁之才,吸引著眾多的社會青年來報考,在初期形成了學生新生“人才鏈”的良性迴圈。許多青年把考入黃埔軍校當做人生的重大轉折和喜事。
第4期考生文強進軍校時,激動得寫了一首詩《考入黃埔軍校》,詩云:“騰飛萬里氣如虹,滄海茫茫主宰中。三類權衡知我路,丹心報國奮前鋒。”凡考入黃埔軍校的青年學子無不都是如此心情,欲就此騰飛萬里,報效祖國。
第5期考生許光達,在臨行前作詩一首:“誓要去,上刀山……男兒氣短,豪情無限”。雖說這詩叫《無題》,但能看得出許光達當時已經有了明確與堅定的人生選擇。
當時人們把閃耀著黃埔革命精神的軍校,看做是“漫漫長夜裡的一個明星,一線曙光下的革命營寨”。正如後任軍校教育長的張治中所說:“當時全國的青年有一個口號就是‘到黃埔去’。凡海內外的同胞,無論東西南北革命的青年,熱血奔騰的時代青年,都喊出這一個口號,就是‘到黃埔去’。大家可以知道這個黃埔精神,當時表現在國內外是怎樣的偉大,怎樣的普遍。”因此,黃埔軍校成了時代青年所向往的地方。“到黃埔去!”一時成了革命青年最熱烈的嚮往、最執著的心聲。可見黃埔軍校,在當時給人印象之深,影響之大。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幫助下,巴山蜀水、贛江南北、三晉大地、齊魯故鄉、荊州東西、陝北高原、黃河兩岸、長江首尾、浙閩兩廣的文武俊秀紛紛雲集廣州。
在那個餓殍遍地、文盲充斥、文明程度還很落後的社會,黃埔軍校規定的報考條件在當時是相當高的。1925年初,是黃埔軍校成立後初見成效的“黃金時期”,現擇取黃埔軍校此時頒發的招生簡章,原汁原味地開列於此,由此可見,能報考黃埔軍校的青年,在那時也已算得上是社會精英分子。
(一)本校為養成革命軍幹部軍官,完成國民革命起見,特續招入伍生,施以軍事專案教育。
(二)入伍生期限6個月,期滿後甄別及格者,升入本校為學生修習軍事學術,1年畢業。
(三)投考者須於8月25日以前,持2寸半身相片3張,中學或與中學相當之學校畢業文憑,及黨證或各地區黨部之介紹書,分赴廣州“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本校駐省辦事處”,上海“中國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報名(黨證報名時驗發還,文憑試畢發還)。
(四)投考者之資格如下:
A.年齡18歲以上,25歲以內。
B.學歷:舊制中學畢業及與中學相當程度之學校畢業。
C.身體:營養狀態良好,強健耐勞,無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D.思想:中國國民黨黨員,能瞭解國民革命速須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黨主義之可能性,無牴觸本黨主義之思想,有本黨黨員之介紹者。
(五)試驗之種類
A.學歷試驗:按舊制中學修學之程度出題,求筆記之答案。
B.身體試驗:準陸軍體格檢查之規定,分身長、肺量、體重、目力、聽力等項。
C.性格試驗:用口試法,觀察對於三民主義瞭解之程度和性質,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