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序/葛劍雄/1
經濟篇
陳志武中國文化走向哪裡?
——文化變遷的金融學解釋/
湯敏中小企業融資難緩解之道/
左小蕾次貸危機與變化中的中國經濟形勢/
丁力金融海嘯與珠三角產業轉型之路/
社會篇
楊鵬從雪災看民間公共組織與社會治理/
梁文道從“*門”看公眾人物的定義與責任/
秦暉城市化與貧民權利
——近代各國都市下層社群變遷史/
徐友漁家樂福事件與當代中國的民族主義/
郭道暉社會權力與當代中國社會/
楊錦麟大時代的中國軟實力
——兼談香港、臺灣元素的不可或缺/
許紀霖平民時代的貴族精神/
錢鋼汶川地震與地震預警初探/
法治篇
王則楚發展*,推動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
何兵百年中國司法路/
葛洪義解決民生的根本在加強法治/
張千帆走向執政模式的法治化/
孟浩政協委員及其職責履行/
國際篇
陳思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印度/
莊禮偉國家碎片化現象的根源與治理/
吳祚來和平非戰——以競技代替戰爭/
教育篇
聶聖哲我們欠缺的平民教育
——美國教育的特徵與經驗/
張鳴高校擴張的隱憂與出路/
董健重振啟蒙精神,招回大學之魂
——親歷三十年高等教育改革/
改革開放三十年系列演講篇
茅於軾國富國窮:制度和中國的經濟改革/
任劍濤消費社會的精神頹廢與改革困境/
丁學良國際比較視野下的中國經濟再崛起/
李楯生存和發展壓力與中國的道路/
馬立誠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大爭論/
溫鐵軍在人類面臨共同的威脅下思考中國問題/
保育鈞民營經濟改變中國/
*英中國改革的邏輯與策略/
馬光遠站在改革全域性看待中國股市/
周瑞金以思想新解放推動改革新突破/
張軍中國經濟改革:不為公眾所知的故事/
李昌平土地新政下的制度建設/
廖新波展望新醫改:政府投入是關鍵/
呂日周我在改革三十年的三點體會/
孫立平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均衡機制/
葛劍雄改革開放與中國人觀念的現代化/
何雪峰公眾論壇:公民的“思想週會”(跋)/
中國文化走向哪裡?——文化變遷的金融學解釋(1)
主講:陳志武
時間:2008年7月19日
人物簡介:出生於湖南茶陵,1983年獲中南工業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86年去美國留學,放棄了攻讀7年的計算機專業,轉而學習經濟,並於1990年獲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專業領域為股票、債券、期貨和期權市場以及宏觀經濟。
研究文化不能只從經典出發
最近這些年,對於中國文化的討論很多,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學院,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論。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出現這類爭論並不奇怪。歷史上似乎每當中國經濟發展、市場繁榮,都會引發中國文化走向的討論,如唐宋時期、明清時期。現在中國經濟經過過去30年改革開放大發展,又讓我們開始回頭考察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以及未來的走向。
今天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確實是史無前例的。我看文化和社會變遷的角度,可能和傳統文人不一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前不久我和夫人在公園散步,公園路上有很多幹樹枝,我想起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在家鄉湖南茶陵農村,每天都要上山砍柴。如果那時我家附近山上也有這麼多樹枝,那我砍柴的任務就會容易得多。現在我們那個村不再砍柴了,而是燒煤了,我就在想,什麼時候什麼原因促使這樣的轉型發生呢?
我發現,要了解湖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