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不為周天子負責,但是他得為鄭國的家眷和百姓負責。
鄭國與王畿這麼近,一旦王畿有變必然殃及池魚;一旦自己得罪了周王,災難也會很快降臨到自己的國家。
不行,必須得離這二百五遠點兒,把國家遷到別的地方去!可去哪才是最佳的選擇呢?
他想到了太史伯陽父。兩個人的一段談話,在中國哲學史上開創了一個著名的學說。
伯陽父被後世稱為中國歷史上哲學第一人,他提出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觀點,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現在還是我國的治國方針。
";和”是和諧的意思,“和實生物”的中心思想是將世間不同的事物和諧的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萬事萬物才能生存、發展。這個思想符合*主義哲學中關於“矛盾”推動事物發展的理論。而且更關鍵的是“矛盾”必須包裹在“和諧”當中,才是“和”。
“同”是指相同事物的疊加,“同則不繼”的中心思想是,相同的事物一味疊加,而不能如入與自己不同的事物,不能容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那麼就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最終導致滅亡。
根據這套理論,伯陽父詳細的分析了天下大勢,他認為周幽王不能聽從別人的不同意見,那些負有正義感能夠直言進諫的人被去除在朝堂之外;而那些阿諛諂媚的,一味屈從的小人充斥在王室周圍。朝堂之上沒有憂國憂民的建議,有的只是屈服於大王淫威之下的唯唯諾諾。這樣的朝廷是沒有出路的。你留在朝堂自然也沒有出路。離開時正確的選擇。
當今,戎、狄的強大雖毋庸置疑,但這沒有什麼可怕的。東方都是周王室同姓或是異性親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