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事後,差點沒氣背過去。都說宋國人愚蠢,今我算是長了見識了。你以為以宋國一己之力就能攻克長葛,殺死公子馮?再說,你怎麼就那麼相信鄭國人,他們說公子馮在長葛就真的在那嗎?

您把兵一撤,帶走了一半軍隊,我怎麼攻下新鄭啊?等鄭國人回過神來,各地的救援部隊一到,豈不是要被關門打狗了。安全第一,我還是撤吧。

於是,聯軍在圍困新鄭五日之後,主動撤出了鄭國,史稱“東門之役”。而宋殤公的部隊還沒到長葛就得知聯軍撤退了,他孤軍深入鄭國境內,在孤立無援的情況攻打長葛下無異於送死,於是乎也腳底抹油,扯呼。

一場兵禍就被鄭莊公這麼簡單的化解了,正當鄭國準備收拾兵馬對衛國復仇的時候,州籲又殺回來了。。。。

第二十八節 亂戰

州籲雖然退兵,但心裡很不服氣,很快又組織聯軍捲土重來。

這時聯軍陣營中又多了一個國家----魯國。

當時魯國的領導是魯隱公,名息。

這哥們兒比較窩囊,老婆挺好看,可被他親爸爸給搶走了,沒多久前妻給自個生了個弟弟,名叫允,被封為世子,將來繼承君位。老婆不僅跑了,還給自己生了個政治對手,夠冤的!

可傻人有傻福,他爸爸死了以後,由於世子年紀太小,所以魯國人就讓息代理朝政,雖然沒有君主的名份,但實際上行使著君主的權利。

魯隱公這個人並不是當領導的材料,因為這哥們太老實了,什麼事情都要按照《周禮》等等老祖宗定的規矩辦事,從不越雷池半步,使得魯國在這個混亂的世代中沒少吃虧,而國政也漸漸被公子翬(音揮)所掌握。

公子翬其人也沒有什麼長遠的眼光,充其量也就是個缺乏才略的投機者,貪財好利的小人本色使他做事很少考慮後果。

當衛國遊說之人將真金白璧擺在公子翬面前時,他當即就做出了決定,與衛國一起出兵鄭國!但他的決定遭到了魯隱公的反對。

面對國君的否定態度,公子翬開始耍起了三青子。你不讓我去,我偏要去,反正兵權在我手裡,你反對也沒用!

魯隱公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軍隊出征鄭國。

公元前719年秋天,衛、宋、魯、陳、蔡的五國聯軍各懷目的的再次對鄭國發動了進攻。但這次鄭國早有防備,正面迎擊野戰部隊雖然被聯軍擊敗,但城防部隊堅守不出,聯軍沒有佔到一點便宜,搞得州籲很無奈。

很快聯軍的軍糧就要消耗殆盡,而對鄭國的戰鬥卻沒有半點進展,擺在州籲面前的只有撤退一條路了。

果然,聯軍洩憤一般的割取了鄭國的莊稼後,灰溜溜的撤退了。

衛國一系列的舉動讓鄭莊公感到,必須對這兩次兵禍的罪魁禍首給予反擊。他準備了半年的時間,在第二年夏天,出師伐衛。但衛國邊境防範甚嚴,鄭國人也沒討到任何便宜便退兵回國。這一年秋天,衛國聯合燕國(南燕國,在今河南延津東北)再次發動了對鄭國的入侵,同樣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最終被鄭所敗。

就在鄭、衛兩國如流氓打架一般你來我往,殺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州籲死了。。。

而殺死他的正是他好朋友的老爸---石碏!這就引出了下一節大義滅親的典故。 。 想看書來

第二十九節 大義滅親

話說州籲自從篡位以後,並沒有得到大臣們的真心擁護,很多老臣稱病在家不肯出來工作。更糟糕的是對鄭國頻繁的戰爭,耗損了大量國力,百姓的日子日趨艱難,所以反對州籲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大,朝野之間的對立愈發激烈,這讓他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

他的好朋友,也是重要的謀臣石厚為了緩解當時的對立氣氛,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前朝上卿石碏。

老臣石碏曾是衛莊公的重臣,在朝廷中德高望重,而且也很有個性。

衛桓公即位以後,他就退休在家,雖然沒有了職務,但是在廣大幹部群眾中的威信依然,所以,州籲篡位後為了穩定當時的政局,幾次三番邀請他出來主持局面,但都被拒絕了。

這就是忠臣,忠臣不事二主。

但是,這樣的人一旦歸順了,榜樣的力量可是無窮的,很多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人肯定會紛紛撲向政府的懷抱。

石厚找到州籲,對他說現在這個局面,只有我老爸他老人家出面才能緩解,無論如何還得想辦法請他出山!

州籲說,我也知道是這麼回事,問題是您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