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沒事,老孃在嶺塔背錘鍊過的,還沒有遇過不敵的對手,別說幾個三腳貓,連你那隻大狗熊一齊上來,都傷不了我的丁點皮毛,不信我明兒夜不閉戶,你們敢來試試嗎?”
三個夥計白了眼,這個老張婆果然歷害,他們再不敢吭聲,於是爬上岸,圍了腰布,挑起禮盒,跟著女人往堂屋裡來。
按照慣例,江南一帶的婚嫁需要提親,訂親,起節和迎親等主要程式,而起節是迎娶的前奏曲,未婚女婿必須親自登門,如果男方不去,禮數不周就會使女方鬧起情緒來,拒禮門外而導致婚姻泡湯,所以不論朱家或姜家都已做好充分的準備。範氏見準女婿朱興沒來,就一臉的不高興;“你們這算什麼事體?,要是起節,那朱興為什麼不來?”“親家母告罪了!那朱公子是自已娶媳婦呢?他敢不來麼?前這些天,張羅置辦禮品有些累著了,昨夜偶感風寒,大燒不退,今兒一早就爬起來要親自登門的,可頭重腳輕的怎麼也邁不開步,我一手託兩家,知道丈母孃是菩薩心腸,最疼女婿的,一幫人好說歹說才勸住沒有來!”
那老張婆是範定金二兄的小姨,說起來還是親戚,那有不信的,加上她那張吃百飯的巧嘴簧舌,能把爛稻草說活,不由得範氏不信,就嘆了口氣說:“其實春上相親時已照過面,今日既然身子欠安,也就罷了。”
範氏容顏方霽,吩咐上茶。隨著廚簾掀動,玉蓮、玉林、景芳魚貫而上,把托盤裡的香茶,糕點,月餅、瓜果一樣樣都陳列八仙桌上,因女婿沒來,不必男相陪酒,範氏心裡總感到不踏實,勉強上了首席,老張婆和李師師打橫,三個夥計另桌招待,李師師見範氏不快,就笑道:“雖說同天空各鄉風,這討彩的鄉風還是通用的,這月餅就是花好月圓;連環糕,喜結連理過鵲橋;芙蓉糕,出水芙蓉帶露笑,男才女貌世無雙,夾心酥,恩愛鴛鴦透心甜,夫唱婦隨和到老……”
“好一張巧嘴,謝你運得好!”老太婆被她調撥得合不攏嘴,把席上的不快氣氛一掃而光。
喝罷茶,又吃了紅雞蛋,再上湯圓,大家才離席自便,等候宴席……
範氏命人把禮盒抬上長案,獻祭祖宗、先夫後奠酒,化紙,朝拜畢,才率兒媳們按禮數收取禮品,那李師師,老張婆寸步不離,見姜家婆媳有不滿的神色,忙上來打圓:“各地的鄉風不同,北鄉人以為八百點心為貴,取個“發”字利市。八即“發”的諧音,可望發財發丁;百字即百事湊頭,萬事如意,這八百點心中有甜棕二百;鮮肉板栗棕二百;紅花饅首二百;榨糕二百;取個“壽高八百”彩頭。另外還有品金八十兩銀子,其中八八六十四兩以資嫁妝餘下十六兩用於八桌迎親酒。按現這筆數遠遠不夠的。只是朱信源雖在樹叢沿大名鼎鼎的富戶,但比起富得冒油的陰陽街,也僅屬於中上人家。何況為了向這頭迎親,大興土木,造起了先廳後堂樓,脫頭較多,年成又不好,只得厚著臉皮問這邊討饒,說只能拿出五十兩,我們做大媒一手託兩家,兩頭討好,好說歹說才湊足了八八六十四這個彩頭。”
“雖說我們都屬中等門戶,按禮數十二桌酒席至少也得二十四兩,這點銀子叫這頭怎麼開場?”
“請親家母暫且收下,你的話我一定傳到,那朱信源是有聲望的鄉紳,何碧華也是馬達鎮大家閨秀出身,眼下就要做現成的公婆了,還那樣小器。那怕偷的搶的都務必要湊足這邊提出的數,叫朱興自送上門來,他倒好,自己討媳婦反叫媒人觸黴頭……”。
“你也別上火,我只不過說說罷了,既然我都把女兒許給他了。真的還計較這幾兩銀子?我們再窮。這幾百兩銀子還陪貼得起的。”
玉蓮把禮盒都開啟,一樣一樣擺出來:兩壇狀元紅,一雙大閹雞,一大爿豬肉,兩隻羊,四隻鹿,十六方糕點及八百四樣點心,就問婆婆禮品怎麼收。範氏心裡不平,就說:“你說怎麼收?這點東西能分得開麼?不用說親戚上下,連隔壁鄰居遞遞都不夠。當年娶你時,送到你家二千點心,你娘還說:“二千點心是分不過來的,自己再打二千印餜湊個數,那棕比這大一倍,每隻一斤六兩,最大的那雙大王棕每隻達三十六斤……”
“那三十六斤重的棕子怎麼裹?又怎麼吃?也沒這麼大的箬葉吧!”玉林感到不可思議。
玉蓮說:“先挑選最大箬葉攤開疊邊,用棕絲縫成桌面大小的並葉,再放進馬槽裡,把浸透的糯來倒進去,攤平,再把赤豆沙紅糖做成枕頭大的餡胚,嵌到中央,又把糯米蓋上,捲上箬葉,然後把事先墊好的三十六股棕繩一股股綁好,大家一起抬到掏鍋裡煮它一天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