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3 / 4)

小說:血淬中華 作者:換裁判

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更是讓馮華每每讀起來就熱血澎湃、心潮起伏。

馮華一邊仔細地打量著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一邊強壓下心中的激盪之情,亦是向前一步爽朗地應道:“馮華早就聽聞譚復生(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性情直爽、倜儻有志,乃是文武全才的英雄俊傑,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馮華對自己表現得如此親近、熱情,使譚嗣同略微感到有些意外,不過一向豪爽直率的他,並沒有多想,只是朗聲說道:“馮將軍實在是過譽了,在二位將軍面前,譚嗣同如何敢稱英雄。此處不是講話之地,咱們不如進去再細細相談。”

雖然瀏陽會館的面積還算寬闊,但是由於天氣比較悶熱,而且人也很多,眾人並未進屋就座。只是在譚嗣同房前兩棵大槐樹的蔭涼兒下襬放了許多桌椅,不過即使這樣,仍然還有很多的人沒有座位。

譚嗣同等馮華與康有為、梁啟超見過禮,又將在座的那些湘籍舉子士人,以及一直護衛在自己身邊的師中吉(又名馬炳、師襄,字鑑吾,湖南瀏陽人,出身草莽,曾是譚嗣同父譚繼洵的老部下。後棄官隨譚嗣同遊歷各地、體察國勢民情,與譚嗣同的關係極其密切)一一向他進行了引見。

待眾人寒暄完畢,譚嗣同再次一抱雙拳對馮華說道:“嗣同自打去年臘月就一直在陝西各地遊歷,今次也是聽聞了《馬關條約》簽訂以及長素(康有為字廣廈,號長素)先生帶領應試的舉子們去都察院上書的訊息,才急急地於前日趕到京師。本以為趕考的舉子們都已散去了,誰成想不但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長素先生,以及卓如、孺博(麥孟華,字孺博,號蛻庵,康有為的早期弟子之一,亦是”公車上書“的主要參與者。)諸兄,更是得知在遼東大敗倭寇、揚我大清國威的馮華馮總鎮此刻亦在京師,真是令嗣同大喜過望。原先聽長素先生說馮將軍深居簡出很少出來應酬,嗣同很是遺憾,不過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冒昧進行相邀,不想二位將軍卻欣然允諾,真的是令嗣同不勝榮幸。”

對於到底該如何處理與維新派的關係這個麻煩問題,馮華經過仔細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已經重新有了一些想法:既然無法真正避免與維新派進行接觸,那麼不如主動與其交流,並在適當的時候將自己的觀點表露出來。如果能說服他們更好,即使不能亦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不但可以加大自己在維新派中的影響,而且也不致引起後黨的過多猜忌。這次和譚嗣同會面,馮華更是精心做了一番準備,如此人傑豈能輕易錯過?未來的中國最需要、也最缺的就是像譚嗣同這樣頂天立地、一心報國的英雄豪傑。

譚嗣同的話音剛落,就見馮華忽然站起身來。他先是向眾人打了一躬,然後言辭異常肯切地說道:“馮華與義勇軍的全體將士雖然在遼東打了幾場勝仗,並蒙皇上恩寵授予了臨榆鎮總兵,但是每每想起來未能‘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心中就愧疚不已。馮華此次進京面聖,適逢《馬關條約》簽訂之時。那日在天津得知《馬關條約》的具體內容,心中真是悲憤莫名,如此奇恥大辱實是自古以來所未有。到得京師,又適逢康先生與卓如兄帶領各地的舉子們去都察院上書,其場面之蕩氣迴腸、氣氛之悽婉哀絕,至今仍讓馮華感動不已!今次,蒙復生兄一力相邀,與各位相會於此,雖是相識不久,但亦深感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諸位如果看得起我們兄弟,以後就不要再如此見外稱什麼馮將軍、李將軍,直接呼喚我們的名字就可以了。不知康先生、復生和卓如兄以為如何?”

馮華的這一番情真意切的話語,效果可謂極佳,不但立刻在眾人中間產生了共鳴,使每個人心底都萌生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悸動,而且還極大的縮短了自己與這些舉子士人之間的距離感。另外,馮華表現得如此謙恭有禮,亦讓在場眾人感到大為驚異,要知道馮華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個朝廷的堂堂二品大員,在那個極重身份地位的年代,這樣的所作所為無疑是極其罕見的。不過,聲名赫赫、戰功卓著的馮華主動對他們表示親近,還是立刻就贏得了譚嗣同、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的極大好感,內心之中對馮華的感觀亦一下子又提升了許多。

康有為雖然是一個極其自負而又狂放不羈之人,但深受傳統儒學教育的他,骨子裡的忠君報國以及尊卑觀念仍然極強。馮華以二品朝廷大員的身份卻一再對他一個區區六品工部主事如此敬服感佩,還是令他感到有些“受寵若驚”。不過,當著眾人的面,他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將目光掃向了譚嗣同。

譚嗣同卻並不是一個迂腐之人,眼見馮華目光炯炯、一臉至誠地看著自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