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如此一嚷嚷,倒使劉邦有點不好下手,只好將韓信暫且帶回洛陽,貶為淮陰侯,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也對群臣起到一種殺雞儆猴的效應。倒是他那位心智更毒的皇后呂雉,不愧是流氓皇帝的妻子,隔些日子,趁著劉邦率軍*陳稀造反,偷偷摸摸便將韓信給殺了。
劉邦殺韓信,表面上是個案,其實揭示了開國皇帝與功臣之間的微妙關係。我們還是以“漢三傑”為例。韓信為劉邦忌恨,這多少還“情有可原”,或事出有因,那麼,一貫勤勤懇懇,做人並不高調的“賢相”蕭何又怎麼樣呢?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兔死狗烹話功臣(2)
韓信被斬後,劉邦拜蕭何為相,賞賜重金並加派五百衛士於相府。為此事,滿朝文武盡來祝賀,唯有一朋友卻悄悄提醒蕭何:“這可不是什麼好事,說明皇上已經瞄上您了,這五百衛士,並非來保護你,而是來監視你的啊。”蕭何大驚,問計安在,朋友如此這般一番妙計,蕭何第二天就將全部家產捐出來勞了軍,劉邦聽到這一訊息,高興得手舞足蹈,五百衛士也不再提了。
以蕭何之賢尚遭劉邦猜忌,在他手下當官做事,尤其是做好事,做大事就不能不多留個心眼。這方面,漢三傑中的另一人張良算是有先見之明。他很早就為自己編了一個遇仙而得兵書的故事,勝利後,馬上就宣佈身體有恙,要閉關修煉,不食五穀雜糧了。而這一來,就徹底贏得了劉邦的信任,從來不找張良的麻煩。
往大了說,劉邦與韓信的故事其實也不止影響了一代人,而聰明的臣子們每每從中汲取的便是功成身退的保命術。還以漢代為例,後來大將軍衛青七徵匈奴,每戰必勝,功不可謂不高,而且姐姐又做了正宮皇后,要擱一般人,早不知身重幾何了,衛青卻步步小心,從不逾矩,說到底我看衛大將軍就是看透了功臣與主子之間那種關係的奧妙,何況他的主子漢武帝劉徹也絕不是個善茬。
在常人看來,帝王與他身邊那位或幾位主要助手的關係一定要親密無間,如魚水之交,而歷史告訴我們,事情幾乎絕大多數時候並非如此。助手如蕭何式的宰相太“賢”了,便有取而代之的可能,弄不好就是一個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主要助手,無論是蕭何式的“賢相”還是韓信式的“良將”的命運便危險了。
隔葉黃鵬空好音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這首《蜀相》可以說是在所有懷念三國人物的眾多詩詞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了。而此詩出自杜甫之手,則既是偶然,又是必然。說其偶然,那是因為如果不是不期而至的八年安史之亂,在京城裡做官做得還算滋潤的杜甫無論如何不可能跑到蜀道難行的四川來一待就是好幾年,那也就未必會一個人跑到當時還荒涼寂寥的武侯祠來憑弔一番,大發思古之幽情。說其必然,則是因為在杜甫的血管裡奔湧著和諸葛武侯一樣的憂國憂民的血液,諸葛之宏志,孔明之才學,其實很早就是杜甫心目中的榜樣與標杆。
事實上,回顧安史之亂前後杜甫的經歷,我們就不難看出,時也,勢也,杜甫實不能與諸葛武侯相比,他始終也沒有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劉皇叔”。但是,身處亂世,顛沛流離,杜甫卻始終不墜青雲之志。即便是被叛軍抓獲,滯留長安,也還是一心想著朝廷,絕不依附於偽政權,在這一點上,就實在比同是大詩人的王維要顯得高風亮節得多。而一旦稍有機會,便不懼艱辛,跋山涉水,投奔朝廷。而朝堂之上,儘管他僅僅是個剛剛夠資格向皇上上書直諫的小小左拾遺,他卻將這份司以“諍諫”的職責視為神聖,自以為可以像魏徵、房玄齡“諍諫”唐太宗一樣去向那個尚在危難之中卻獨有貪歡之念的唐肅宗去建言諫議,據理力爭,直把個唐肅宗惹得龍顏大怒,當下就想把杜甫趕出朝堂,永不錄用,虧得宰相張鎬珍愛杜甫之才,在皇帝面前為杜甫說了不少好話,這才換得肅宗一道特殊的處罰聖旨:著杜甫少攜錢幣回鄜州探親去。算是暫時少了眼前的煩惱,也還保住了朝廷不殺諫官的名聲。直到朝廷大軍在郭子儀、李光弼的統帥下打了幾個勝仗,一舉收復長安、洛陽之後,這才給杜甫授了個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而此時的華州,是距離河陽主戰場最近的“游擊區”,隨時都有叛軍出沒的可能,當然隨時也都有唐軍各色人等往來穿梭,杜甫最著名的兩組詩“三吏”“三別”就寫在任華州司功參軍期間。毫無疑問,既忠於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