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3 / 4)

小說:興宋 作者:知恩報恩

著,他帶著馬軍橫掃沭陽以及海州其餘各縣,頓時讓當地作亂的小股匪徒絕跡。而林沖張橫張岑也都沒閒著,阮通在繼續養傷,唯有九紋龍史斌很閒,可是他跟時穿尿不到一個壺中,雙方即使在勾欄瓦舍碰面,也是各玩各的。

與此同時,與張叔夜那番談話過後半個月,自西洋過來的船隊,連續經過杭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溫州市舶司、台州市舶司,均無法靠岸。

前者是因為方臘佔據了杭州,商船害怕方臘用槍尖付款不敢靠岸,後者是因為泉州等地市舶司依舊堅持老觀念,官員上船先檢查船引,對於滯留海外逾期未歸者,要進行‘除籍’與逮捕,嚇得商船隻好揚帆繼續北上——等他們進入海州水域,卻享受到了另一番待遇。

拔頭水軍由時穿帶領,在海面上攔截了這支船隊,緊接著,眾海商喜出望外——東海縣衙門書吏以及海州縣書吏隨即登船,現場為這些人辦理“落籍”手續,且不管船員們謅出什麼名字……咳,哪怕是個西洋名字,書吏連眼都不眨的予以承認,並當場辦理落籍手續。

這是一群什麼樣的海商——部分是滯留海外多年,在當地開辦了商館,熟悉當地水文地理文化的地理鬼;部分則是膽大包天的當地商人,其中有稍稍不狂熱的十字軍戰士,也有同樣的阿拉伯戰士與商人。他們有些都是才從戰場上下來的,混到同一個船隊搭伴同行,只能說他們對金錢的狂熱,遠遠勝過宗教。

這些人進港後受到熱烈歡迎……等海州用這種方式歡迎他們之後,訊息傳出,廣州、泉州等沿線市舶司紛紛啐罵海州卑鄙,他們連續上奏章彈劾張叔夜,無奈這支商船隊帶來的利潤豐厚了,道君皇帝聽說張叔夜一日替他收了一百萬稅,直罵泉州廣州迂腐……

於是,得到皇帝縱容的張叔夜變本加厲,與市舶司上下官員勾結,按照時穿開的單子列出了容許的壓艙物——這相當於免稅清單,海州城當時就炸了窩,商人們紛紛買船組織貨物出海,導致溫州台州以及鬱州造船廠的積壓貨為之一空,連船架上還沒建好的船都被預定了。

當然,經過張叔夜時穿這麼一搗亂,大宋朝迂腐呆板的海貿政策逐漸鬆動,原本出海的商船禁止配備弩弓等自衛武器,但海州出產的軟帆船因為配備了魚炮而深受海商們歡迎,於是,影響波及下,台州溫州造船廠也偷偷趕去夷州採購魚炮,加裝在自己生產的漁船上,更因為造船廠之間的競爭,軟帆船逐漸開始普及。

軟帆船的普及也導致絲綢銷售量大增,由於當時中原的主要紡織品是絲與麻,麻質布韌性不夠,遇到海水浸泡後,鹽粒會沉積於布面纖維上,導致布面變硬變脆,遇到海風更容易吹裂,而絲綢輕軟,不怕鹽水浸泡,韌性十足,於是,未經染色的絲綢做船帆,成了一時首選。

緊接著,秋季信風剛起,第一批下南洋的船隻返回了,大捆大捆的棉花包被運回海州——這時候“棉”這個詞還沒有誕生,人們說棉花主要用“綿花”這個詞,稍後,海州開始種植棉種,人們覺得“草木之綿”應該有別於“蠶絲之綿”——於是木字旁的“棉”出現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要緊的是,隨著這批海貿船的入港,大宋的貿易格局出現了重大改變。

第387章 成長的煩惱

這批西洋海船進港前,時穿是拔頭水軍防禦使,負責在海面上拆分船隊;等海商到了海州岸上,時穿搖身一變成了張叔夜的掌書記之一,幫助州衙出面,處理海船船籍問題——整個西洋藩船入港過程中,前前後後都是時穿獨立完成。

對於這次究竟從西洋來了多少海船,或者說究竟有多少“流籍”人員在海州落籍,張叔夜並不願過問。他這是不太想過問,而市舶司官員也怕時穿的處置引起朝廷爭議,所以不敢過問,對他們來說,只要各項稅賦能收到手,乾脆裝糊塗。

事後,單日一百多萬貫的稅收令市舶司官員很滿意,眼看著不斷有海船進港,又不斷有海船出港,市舶司官員只顧美美的計算眼前收益,根本沒注意番船的來往以及數量——到了年底的時候,市舶司官員經過盤賬,發覺入港藩船超過三百艘,入籍蕃人超過四千人時……他們再也不敢查下去了。

四千人就是四千戶,他們滯留海外多年,好不容易踏上故土,常常迫不及待地與家鄉聯絡,隨即就會招朋喚友,招呼鄉人過來與他們聚居——聚族而居,這才是古人的傳統。東海縣原本才多少戶,重要的是,東海縣沒多少耕地,這些人聚居於東海,免不得每年還要從事海貿,這麼多的人每年流動起來……哎呀呀,可不得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