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1 / 4)

小說:興宋 作者:知恩報恩

?可是崔知縣派人送信給……”

“救命啊!”貝捕頭推開攙扶的人,聲嘶力竭的喊道:“承信郎,救救沭陽。”

其實,自上次黃娥繼母王氏來海州後,就再也不想離開,黃爸因為漣水軍兵變的事趕回縣上,形勢穩定后王氏去沭陽呆了幾天,馬上又領著子女趕回海州。這次回來她與黃娥關係緩和了,於是就與黃娥一起住在城裡,過著富足舒適的生活。所以剛才初聽到對方來自沭陽縣,黃娥還以為是給繼母送信的,沒想到這人直喊救命。

“沭陽怎麼了?”時穿端起茶碗,安慰說:“喝口水,慢慢說。”

貝捕頭依舊沒有從慌亂中恢復過來,他沒接時穿的茶水,以及毫無頭緒的嚷嚷:“全亂了,全亂了,那股匪徒攻克了候密鎮(沭陽所屬),擊潰了本地廂軍,如今沭陽城已經亂作一團……”

時穿用目光示意對方喝完茶湯再說話,果然,報信人喝完茶湯後,情緒稍稍穩定下來,時穿趁著功夫,詢問:“你剛才說到匪徒——什麼匪徒,有多少人?”

第356章 來的是梁山好漢

貝捕頭放下茶碗,喘了口氣,回答:“承信郎,來的是梁山水寇,頭領姓宋。聽說原本他們頭領姓晁,只待在淮陽軍地界,潛伏於駱馬湖一帶打劫過往的客商,可不知道為何突然換了首領。前段時間,聽說他們還到運河上探過路截過道,不知怎地,突然全夥進入海州……”

哦,喜歡對平民實施攔路搶劫的梁山好漢群,居然不聲不響進入了宋江時代……哦,宣傳上說,他們對平民百姓的搶劫,代表了最廣大平民百姓的利益——包括那些被搶劫的平民百姓的利益。

據說,他們搶劫百姓,也是被逼的啊殺了過路百姓作投名狀,那也是逼不得已的啊——你路過,那是你的“不幸”,他們的“英明”。

究竟是何時,出於何種原因,他們原先的首領王倫去世了,這一點連宋人都很少關心。據說王倫“嫉賢妒能”地在晁蓋被官兵追捕,走投無路時接引晁蓋上山;並在晁蓋把持自家小團伙,吃著梁山的飯不聽梁山調遣的時候,又“心胸狹窄”給晁蓋一筆錢讓他自己走路,讓他有資本去開創自家局面,故此晁蓋很仗義的殺了救命恩人,奪了命恩人的基業、佔了恩人的房子、睡了他的婆娘,從而在江湖上贏得很高的聲譽……

然而,這樣一位強橫的首領居然不聲不響去世了,換成了在鄆城包攬訴訟、組織黑社會,事發後逃亡的公務員宋江,可見黑三郎宋江,乃是比晁蓋更猛的漢子。

細說起來,這群好漢雖然發源於梁山,但他們一直流竄作案,待在梁山的時間,遠不如在駱馬湖的時間長久。不過,古人喜歡以出身地標註自己,比如三國時的張飛,明明後來是蜀將,卻喜歡自稱“燕人張飛”一樣。所以這夥人雖然大多數時候藏身駱馬湖,依靠打劫運河邊上行走的客商與路人,但人們對他們的稱呼卻是“梁山水寇”。

按真實的歷史,這股匪寇只有三十六到三十七位頭領人物,或許每位頭領身邊還有若干家僕家丁,使得總人數在三五百人上下。其中頭領人物多是犯了瀆職罪的逃亡軍官與惡霸、前公務員、黑社會頭目一類。打虎將武松並不在其中,這時他已經安葬在杭州。浪子燕青也不是梁山人物,現代人猜想浪子燕青其實是宋江孫子輩的人,原型可能是太行山忠義軍將領梁青。而《水滸傳》裡的好漢,其實是把宋代民間人物集結在一起,混搭出來的小說人物。

這群“好漢”雖然只有三十六人,但是在宋代,一個縣的武裝力量只有十五名警察,這群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們,遇到人數比他們多,且多由逃亡軍官組成軍官團的匪幫,自然是百戰百敗。

貝捕頭喘著氣敘說:當日,宋江等人突然進入沭陽,衙役們措手不及,而梁山好漢們幾乎都騎著馬,依仗自己的快速,接連攻破了沭陽多個村鎮,並從當地挾裹了百十號人,進逼沭陽縣城。如今沭陽慌作一團,命令出不了縣城,而知縣黃翔——也就是黃娥的父親,並不是一個多有才能的人,面對這一突發狀況,他能做的只是關起城門,一邊向準女婿求救,一邊行文州衙,要求獲得救援。

“縣尊老爺讓我帶來一份公文……噢,在這兒,縣尊囑咐我先來崔莊姑爺這裡說一聲……縣尊大人說:他不敢指望朝廷馬上調動禁軍廂軍,所以最好由姑爺領著,親自把這份書信呈遞給大尹,催促大尹向樞密院申報,速發救兵救援!”貝捕頭喘勻了氣,匆忙地說:“若有可能,若能調動劉太公的團練……”

黃娥聽了這話兒坐不住了,情緒激動的站起身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