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3 / 4)

小說:興宋 作者:知恩報恩

心,我剛才說過各家族宗祠可以作為避難所,我的玫瑰園將來也是一個避難所,三百畝的土地,院子中那麼多閒置的觀景房,以及各種衛生設施,水井引水渠,可以保證我們即使遭遇長久的圍困,也依然衣食無憂——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施衙內想了想,回答:“你的意思是說,萬一有事兒,除了最外圍那些防禦牆、防禦屋,你還可以接納大量的軍隊進駐玫瑰園?”

時穿一拍桌子,表示贊同,然後繞過這個話題:“崔姑娘,你去召集其餘四姓的家主吧——不如你們先商議著,等我從沭陽回來,再開會表決崔莊整頓問題。”

正說著,團丁趕來報告:“教頭,莊內武器已經分發完畢,共發放四千一百餘柄砍刀,長槍頭約三千柄,弓一千張,弩箭五百付……莊主,散居於村外的百姓要求暫時藉助團練總部,如何處理,請莊主示下。”

崔小清望了一眼時穿,等待時穿的命令,時穿趕緊問:“糧食夠嗎?”

報信的莊丁遲疑地回答:“如今正是春耕季節,誰家的糧食還能剩下?各家各戶的存糧都不多了?”

崔小清連忙回答:“我庫房裡還存放著約一百石,此外還有燻肉、臘肉、鹹肉無數……”

說到這兒,崔小清嫣然笑起來:“這些肉啊,還要多謝施衙內,只是我一個女人家的,吃都吃不過來,只好剩在倉庫裡……”

“我庫房裡常備著三百石糧食!”時穿一咬牙,下令:“命令村外的人全部遷入團練總部,實在住不下可以住進玫瑰園的空房,讓他們臨走前把財物帶上,家裡的糧食全部搬走,雞鴨鵝等牲畜全部宰殺了,告訴大家,這幾日住在我這裡,食物由我全包了,事後,每人補償買雞鴨鵝的錢,以及每月五貫錢補助。”

戰爭拼的是什麼——人力資源與經濟資源。

時穿的最終目標並不是梁山好漢,是即將洶湧而來的女真人。在正常的歷史上,海州是宋金雙方爭奪的焦點,它曾三次落到金人手中,又三次迴歸南宋,但最終還是落在金人手裡,因為反覆的拉鋸戰,海州的文化典籍都被焚燒一空,連水滸英雄最後在海州的活動也變得模糊一片,只有《縣誌》上一百來個字給予了記述。

面對這股洶湧而來的狂瀾,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人力資源,哪怕因此受一點錢財上的損失,時穿也是願意的。

時穿還記得曾看過一部講述一場中世紀西方戰爭的影片,那部影片中,國王、領主下達堅壁清野命令,老百姓開始集體撤退,以至於數百里縱深找不到一個人。當時時穿曾感慨,老外怎麼就沒一個說“故土難離”的人?

慢慢的,時穿才知道,老外之所以沒有“故土難離”的人,是因為在“國情不特殊”的國家裡,慣例對戰爭造成的平民財產損失,由官府承擔保賠償責任。包括二戰中,蘇聯因德國入侵而進行的大撤退,戰後蘇聯也對民眾進行了賠償。而所謂“戰爭賠款”,就是用來幹這事的。

既然自己的財產損失有人賠償,傻子才“故土難離”呢!

畢竟在槍口下的“故土難離”,是拿生命做試探,而生命只有一次。

宋代是個對老百姓極其寬容的朝代,這朝代遇到雨災雪災,官府都要對百姓發放補貼——唯獨對戰爭災害沒有賠償。而且九百年之後也是如此。二戰之後,天朝不要日本的戰爭賠償,全世界都對此感到驚訝——如此一來,老百姓的戰爭損失誰來賠償?如此,侵略者豈不是可以安享自己的戰爭掠奪?

……

現在,時穿要籠絡人心,官府不賠他來賠要讓崔莊人以崔莊人而自豪,而後,經歷過一次之後,下次時穿想要崔莊人做什麼,估計他們會毫不猶豫。

崔小清被時穿的大手筆嚇住了,她張嘴結舌的盤算:“一人一月五貫,咱莊子上大約四千餘名工匠,一萬餘口人,每月要花……”

“不止!”時穿回答:“如今莊子上有大大小小三百多個作坊,大作坊約十家,分別是我與你的聯合大作坊、段氏鐵匠坊、四姓聯合作坊、團練作坊、玫瑰園作坊、酒坊等等,其他多是團練開辦的作坊,有單獨建的,有幾家合辦的,我們總共僱用了約六千人,加上他們的家眷,崔莊人口總是超過兩萬。”

“每月就是十萬貫!”褚素珍插嘴,馬上,她擔心地問:“長卿,你的錢夠嗎?……我也住在崔莊,不如我給你添上一點?”

崔小清這時已說不出話來,施衙內發了半天呆,拍手說:“若只十萬貫,收買兩萬條人心,太便宜了。大郎,這事你辦的值啊,從今往後,振臂一呼,民樂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