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1 / 4)

小說:興宋 作者:知恩報恩

“如此,怎辦是好?”劉太公喃喃。

時穿注意到掌書記的臉色很古怪,他趕緊問:“大人,縣武庫的軍械如何?”

簡大人自始至終沒按慣例問候知縣大人的妻兒情況,這個時候,聽到時穿的問話,他苦笑一下,回答:“沭陽縣並不是‘軍鎮’,這裡只是一個二等縣,城內不過約五六萬人。況且此地百餘年未經戰火了,武庫裡存放的刀劍已經鐵鏽密佈,槍桿大都黴爛,弓弩全不經用。

更苦的是:這沭陽縣的鐵匠也不得力,作坊裡沒有存放多少鐵料,以至於我等連臨時打製兵器,都湊不夠數。知縣大人如今正在收集鐵鍋、鐵鋤、鐵鏟,準備打製兵器……“

鹽鐵專賣下,法令禁止鐵匠作坊儲備太多的原料,禁止私人存積超過五十副兵甲,否則就是誅九族的謀反大罪,因此,沭陽縣的作坊鐵料不夠,這也是法令下的必然。

時穿想了想,又問:“我聽說縣裡也有封樁庫,存放著封樁錢(戰略儲備資金)。當日張叔夜張大尹就曾動用過封樁庫——按照法律,在這種兵臨城下的狀況下,當地官員有權動用封樁庫的——簡大人,速請知縣大人下令,用封樁錢收集城中的鐵鍋,命令城中的煤餅坊、炭薪坊管制燒火的材料,命令鐵匠坊開爐鍊鐵……庶民但有損失,全由封樁錢進行補償。”

沭陽縣是二等縣,這樣的縣不設通判,僅僅有知縣、縣尉,主簿三駕馬車。官少,容易做出決議,如今梁山水寇縱橫城外,許多村鎮被打破,農夫不敢下地春耕,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這三位官員考績不會落好,弄不好,這輩子仕途到此為止。而萬一梁山水寇攻城……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張叔夜因動用封樁錢被朝廷切責的前例在先,但沭陽官員已經顧不上這點風險,簡大人毫不猶豫點頭:“知縣大人立刻可以下達命令,這只是小事,但……大郎,有個情況你要知道,無論沭陽怎樣,我們不可能有援軍了!”

“什麼?”屋內的人齊聲驚呼。

簡大人掃了一眼屋中,慢慢的說:“三日前傳來訊息,睦州青溪‘阿彌陀佛教’,或者稱之為‘摩尼教’教徒起事,他們的首領名為方臘,目前已聚眾至數萬,破殺將官蔡遵於息坑。去年臘月已攻陷青溪,目前兵鋒朝向睦、歙二州……

這是去年的事,但警奏至京師,王黼匿不以聞,於是兇焰日熾。據悉,有蘭溪靈山賊朱言吳邦、剡縣仇道人、仙居呂師囊、方巖山陳十四、蘇州石生、歸安陸行兒皆合黨應之,乃至東南大震——這訊息朝廷瞞了許久,三日前,有一杭州商人自運河逃難來沭陽,把這訊息告訴了知縣大人,如今王黼(執政)不準談論此事,但……“

第364章 末日之戰嗎?誰的末日?

“肯定瞞不住!”時穿回答:“去年年底反得方臘,可杭州一帶是納稅大戶,春賦每年三月上繳,等到朝廷收不到春賦,王黼(執政)肯自己掏腰包填上這個窟窿嗎?杭州等地一年上繳稅額大約千萬貫吧,千萬貫啊,十個世界首富加一起,都拿不出這麼多現金來。”

“沒錯!”掌書記簡大人慢悠悠說:“阿彌陀佛教如今已破三縣,部眾數十萬人,執政王黼瞞是瞞不過去了,但王黼下了臺,再上臺的肯定還是蔡京,蔡大人嘛……唉,不提也罷。

估計,方臘的事情發作也就在這幾日,等朝廷知道方臘叛亂後,兵力怎麼樣都得往蘇杭一帶傾斜,一是因為哪裡是賦稅大戶,不容有失;另一方面,梁山賊才有多少人,連五百都算不上,這等小股匪徒,報給朝廷要求添兵征討,恐怕朝廷會罵個狗血碰頭——五百人也搞不定,添亂也不能這樣,是吧?“

時穿一陣無語……唉唉,還想從朝廷封樁庫裡挖一點流水呢,這下好了,這場仗,肯定要賠本了!

據說,杭州、蘇州一帶困於朱勔花石綱之擾,導致民怨沸騰——你想,平常百姓閉門家中坐,突然間衝進幾個人來,他們居然不是梁山賊,是朝廷派來的公務員,說你家那座假山官家看上了眼了,要拿進宮裡賞鑑……嗯,為了方便這東西搬出去,需要暴力拆遷你家的牆壁,至於牆拆了,屋子倒不倒,那咱家不負責,咱家只管拆牆而後把那假山搬出去。

同樣是打劫,當然,梁山賊打劫都是迫不得已,因此偉大光榮;而官家打劫老百姓那就是“官逼民反”,被逼的人拿起刀槍,搶劫其他老百姓,那也是偉大光榮的……在這種情況下,方臘團伙發展很快,立刻聚集數十萬人。

家裡有假山、花石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家。所以方臘不是普通人家,“青溪方家”到了清代仍是當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