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2 / 4)

小說:興宋 作者:知恩報恩

這個時候,王氏走了近來,擔心的看著滿山跑的孩子,問:“聽說山中有大蟲(老虎),大蟲不會來這白虎山吧?”

“不用擔心!”時穿先回答王氏的話:“山口有團練守護,野獸過不來。”

一旁的崔小清幫著時穿回答黃爸的話:“黃大人,一座山至少三千畝,整治這些田地要花不少人力,如今我們攤子鋪得太大,得用的人疲於奔命,怕是照顧不過來啊。”

沒有人手,照顧不過來,這是急速擴張企業的通病,當然,也是崔小清存在的理由。白虎山這片土地,如果沒有族人參與,時穿即使分身有術,也無法兼顧;崔莊那片產業,即使穆順忠厚,但沒有崔小清墨芍的存在,天長日久也要出麻煩;同理,城裡的基業也需要人照顧,哪裡有人手再去開墾兩片荒山?

王氏沒頭沒尾聽了半句話,立刻追問緣由,知道來龍去脈後也立刻反對:“不成,這是不成。雖然說有姑爺照顧,茶葉這東西利潤也不錯,但你剛才也聽說了,姑爺整治這片山坡,前前後後調動了萬餘名廂軍,咱們……”

王氏反對的不是黃爸置辦產業,從時穿那裡獲得聘金後,她也一直想做點小生意,她反對的是黃爸把產業置辦在黃娥眼皮底下。繼母跟前妻的孩子是天然的敵人,前妻的孩子掌管家中錢袋子,那她今後不是要去黃娥手下討生活了嗎?這怎麼成?

更況且,原先的議定是徐娘以及庶女留在海州,如果黃爸再在海州置辦產業,有時穿外室的前例在先,誰知道黃爸打的什麼心思,那麼這些產業能有多少剩到自己手中,真是個問題。

“你懂什麼?”嫡長女嫁了個好女婿,黃爸不用再向王氏伸手要錢,腰桿立刻覺得粗壯了些。他低聲呵斥:“海州本來就是六大茶市,去年大寒,茶樹凍死許多,今年大家都在新栽茶樹,我們現在買下山樑,正好趕上下一撥茶市。

我是官員,名下農產原本不需要納稅,多招幾名投充的農戶,再派個管家來主持,無需賢婿怎麼操心,不就把這片產業弄成了嗎?今後賢婿修了水庫,這片地方的地價不知該漲到什麼程度,現在下手正合適。

至於說到廂軍,哼哼,今年收成不好,地方上養活廂軍艱難。我沭陽縣也有數千廂軍,調他們穿雲臺山進入白虎山山後,豁出去花五千貫收拾山樑,海州地方想著今後的茶稅,只會對我睜隻眼閉隻眼,我再派幾個管家主持,賢婿與娥娘只要抽時間照看點——這不就成了嗎?“

第334章 踏過櫻花第幾橋

黃爸現在也算財大氣粗了,居然說到花五千貫收拾山樑……不過,時穿突然產生一個想法,馬上回應:“黃氏——也就是劉旭的同年黃煜家,乃是海州大茶商,他們新近研究出一種綠茶炮製法,如今正在包下茶田進行專門培育,岳父大人若有心,不如跟黃氏聯絡一下,由他們教導如何種茶樹,產出的茶葉,前幾年不仿全部低價銷售給黃氏,算是答謝黃氏的教導。”

“瞧,這不都成了嗎?”黃爸得意的看著王氏:“一筆寫不出兩個黃字,我跟黃氏認親去。嗯,我在沭陽還有兩年多任期,這一任結束後,大約茶山也整治好了,那時即使不做官,我也有了安身之處……不行,我買兩座茶山,一座給黃娥,一座留給蓉娘。”

種茶比單純種糧效益高,別人種茶老擔心糧價上漲導致自己的收益縮水,但白虎山時氏種葡萄都不怕糧價波動,靠著時穿的葡萄園還怕缺糧嗎?

王氏雖然不情不願,但茶葉的收益擺在那裡,與其置辦上等良田種地,確實不如黃爸的計較好,尤其是“不做官也有了安身之處”這句話打動了王氏。沭陽縣的情景擺在那裡,縣衙都種上菜了,官員的收入只能是勉強維持而已,再不想辦法掙錢,致仕之後的日子真不好過呀。

“罷了,官人做主吧!”王氏鞠躬告退。

見到黃爸這裡說完話,兩位王爺及劉旭招呼黃爸與時穿上前,品鑑才做的新詩,崔小清輕輕一拉時穿的衣袖,時穿會意的落後幾步,稍後,崔小清低聲問:“郎君怎麼想的?”

時穿沉默片刻,說了番崔小清聽不懂的話:“我們遭遇的敵人,有可能聚集全國的力量。以一隅抗全國,這個‘一隅’越大越好,包含的人越多越好……嗯,這話你不能理解是吧,你只管這麼理解:要想把產業做大,就必須用最少的錢控制最多的資金,這樣才能抵抗風險。”

崔小清鞠躬:“郎君說的妾身不懂,不過,郎君殺人放火前,最好提前給妾身打個招呼,妾身好準備鏟子鋤頭,替郎君埋屍滅跡。”

時穿仰天大笑,王氏聽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