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2 / 4)

小說:興宋 作者:知恩報恩

向附近擴散——時家為了春耕,臨時僱了不少短工,這些短工都是當地人,看到時家一個外來戶都在為海州才女的遭遇抱不平,順帶也懷疑起海州城本地的文風,由此,那些當地土生土長的短工們在羞愧與惱怒的心理下,當天下工之後,立刻將這事訴說給左右鄰舍、訴說給本村的讀書人……

不平的風潮像暴風雨一樣散播,這個時候,時穿已經入城,他先將時燦安定在甜水巷的住宅,而後也不歇腳,馬車直接駛到了施府上。

施府上如今做主的已經不是施衙內了,但嫡長子施奎以前與時穿見過面,三兩句客套後,時穿問:“施兄在海州城學舍裡有沒有關係?”

施奎老兄一向自詡為文人,交往的都是些以風流自賞的酸秀才,自然而然的點點頭:“怎麼,長卿兄也想進學嗎?哈,這事你不應該找我,你一路護送那麼多舉子前往京城,如今發榜了,你只要去那些舉子府上道賀,自然會碰見他們的老師,有啥話說一聲不就成了?”

時穿微微搖頭:“我認識的那些舉人是不錯的,但我以前去黃府,卻沒有跟學舍裡的教授打交道的經驗,不知道開口該說什麼話,所以想問問,在學舍裡登記學籍麻煩不麻煩?”

“不麻煩,如今新黨當政,依舊在實行《三舍法》。去學舍裡掛個名這種事,誰都可以,夫子說‘有教無類’嘛。但要在學舍保留學籍,那就需要經常去上課,並且每次月考都能順利透過——這個事兒做不得假,因為參與的教授太多,但凡有一個教授沒有收買到,就不會認可你的學籍。

不過,也有變通的方法,比如今秋童子試(學籍考核,主要考識字率),你提前一個月在學舍登記,重金買通學諭,只要你透過童子試,而後跟學諭大人勤往來著點,再結好兩三個教授,等三年後州試,倒也能勉強參加——我認識的人當中有一位就是這樣,要不,我去找他打聽一下?“

時穿鄭重託付:“施兄有勞了,我嘉興時氏一支遷居海州,族中不出幾個頭上有功名的,就照應不了族人,這次我打算跟宗子一起入學,再等到時氏安定下來,族中還要派跟多的人進入學舍——施兄不妨把這個關竅給學諭大人透露一下,因我族剛在此地安定,族中事務繁雜,我們叔侄兩人不見得每天都能聽課,請學諭大人法外容情。”

施衙內的兄長倒也寬容,點頭響應:“時氏宰相門第,學問是不用發愁的,我跟朋友聯絡一下,向學諭通個氣——今日黃府正好舉辦謝師宴,長卿不妨去黃煜府上拜望一下,提早結識一下學諭大人,愚兄也好往裡面遞話。”

時穿這才想起來問:“黃兄考中了?已經有訊息了?”

“不錯,說是黃兄及第了,頭榜之上第三人。昨晚傳回來的訊息,我昨天已經去祝賀過……嘿嘿,黃府今天宴客沒有邀請我,我就不方便出面了。”

科舉時代,“及第”二字不是隨便說的,因為科舉發榜的時候,只有第一榜上的三個人,才能被稱為“進士及第”——民間把這三人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

如果名單在第二榜上出現,那麼被稱作“登科”,這一榜的進士獲得的是“進士出身”,而第三榜就差一點,基本上是一些學識上的廢柴,因為連考了三次,按規定他們取得了“同進士出身”,這個職稱實際上是一種朝廷官方的哀求,意思是:求求你們,別來侮辱我們的神經了,連考三次,你們不嫌這是折磨,閱卷的我們已經受夠了,拿去,給你一個相當於進士待遇,從今以後別來見我了。

所以“同進士”,在古代的排比句與對偶句當中,它相對的詞是“如夫人”,意思是差不多相等,馬馬虎虎,大家都馬馬虎虎的過去了。

黃煜這一科得的名次,實際上等於“探花”——宋代還沒有探花這個詞,頭榜名單中的狀元,名字是橫著寫的,剩下兩位名字豎寫,彷彿板凳的兩條腿,支撐起狀元的偉岸。但是民間習慣上,依舊按照豎排從右到左的閱讀習慣,將左面那位認定為第三名,所以黃煜就是民間意義上的“探花郎”。

黃煜的父親笑的很開懷,他熱切的接見了白身的時穿,這位黃氏生意夥伴、密友,還是一路護送黃煜上京的保護者獲得超規格接見,見到時穿他還一臉的遺憾:“只差一點點啊只差一點點就能登魁。一旦登魁……哈哈,我家煜兒本是海州的解元公,那不是三元及第了嗎?”

整個北宋只有兩位三元及第者,黃煜如果真能夠實三元及第,那可真是光宗耀祖了,海州黃氏也能一躍成為整個大宋數得著的書香世家……

但是,黃家老爹似乎忽略了一點,殿試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