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2 / 4)

小說:興宋 作者:知恩報恩

責備時穿沒給他們送請帖,一邊說著恭賀的話。然後是蒙縣尉,是城中相熟的商人,錦繡街的店家,以及左斜街的花膀子們。

絡繹不絕祝賀的客人讓半座城市都驚動了,傍晚時分,時穿迎來了瞿知縣的掌書記。那瞿知縣吃了幾個啞巴虧後,自感書本上的內容遠遠不足應付現實社會,他自掏腰包聘任了一位掌書記,專門負責與官員豪紳打交道。原本他覺得自己是時穿的頂頭上司,給時穿道賀顯得有點討好諂媚。經過掌書記的勸解,他從善如流的,派出掌書記代表自家祝賀,這樣既不失身份,又盡到了禮節。

一個縣的知縣上門道賀……好吧,是“附郭知縣”上門道賀,時穿雖然不太在意,魯大等三人派來親迎的客人卻覺得面子有光。他們與知縣的掌書記同坐一個席位,頓時手腳都不知放哪裡好了。

親迎儀式是一個雙方盤點聘金嫁妝,商議婚禮具體細節的儀式,這是婚禮前雙方親戚的最後一次見面。但這種事無需雙方父母家長現身,所以魯大三人請出的族中長輩,他們的嫡親兄長迴避了,唯有屈二由他哥嫂親自出場,這位屈老闆如今的小瓷窯已經擺脫了困境,而時穿正是他的大客戶,他不能不來。

掌書記意思性的小坐了片刻便起身告辭,他走之後,親迎的長輩放鬆下來,魯大請來的長輩自然對儀式很滿意,屈二他哥則親熱的衝時穿拱手,顯示自己跟時穿的關係不一般:“承信郎,你最近可是懈怠了,很長一段時間沒見你發明新玩意兒了。

哈哈,我聽屈鑫這孩子說,你最近打算燒一些瓷磚畫,貼在玫瑰園的地面,不知道咱家有沒有這個榮幸,能替承信郎承製這種瓷畫?“

說實話,魯大三人以及其家族都在仰時穿鼻息,李石他哥那個忘恩負義的傢伙且不說,魯大自己現在班子弄得大了,哥哥家的、叔伯家的侄兒都進入班子裡幫工,如今魯大回到家裡,嫂嫂再不是過去那種冷言冷語。而魯大終究感激哥嫂花錢給自己尋了個好師傅,也不為己甚的幫扶著侄兒。

至於屈二嘛,這廝過去讀書不成,沒少折騰父母家的財產,但如今顛倒過來了,屈家家傳瓷窯沒少依仗時穿送過去的小發明小設計,如今屈窯逐漸成為海州知名窯廠了。眼見得屈二等人成婚後,媳婦經營的煤餅店需要不少女工,家裡的媳婦子只要願意,都能掙一份錢,故而屈家追隨的最緊。

屈二他哥可不是李石他哥那樣短視的人,東西交給他放心,更何況時穿不能樣樣親力親為,那還不累死?讓專業人士做專業的活兒,正中時穿下懷,他舉杯祝酒,而後說:“我想製作的是瓷磚畫,哈哈,玫瑰園裝飾好了之後,大約也是一種風尚了,沒準今後富戶們都要弄點瓷磚裝飾畫。

嗯,我在京城、在周家小店裡看到當今官家畫的竹簾畫,偶然間想起,如果用小塊瓷磚拼接成一幅巨幅畫,用來裝飾地板與牆壁,那會怎樣?不過這裡面有個問題——要想燒製好的萬千瓷磚能順利地拼接出不走形的圖樣,除了要有畫師的設計,還要將所有畫師的尺子都統一了……統一度量衡,這可是件大投資啊。“

時穿讓人定做物件,總是一口說出製作程式的關鍵,有數的幾位幫他定製物品的作坊,如今都靠這門手藝掙錢了,所以時穿一開口,旁邊無數的耳朵豎了起來,有幾位店鋪掌櫃蠢蠢欲動的,似乎想向前插話。屈掌櫃見勢頭不對,趕緊打哈哈岔話:“不著急,不著急,承信郎想好了,只管告訴屈二,咱們回頭慢慢細聊。”

俺跟時大郎關係很好,俺兄弟屈二是他徒弟,所以俺不是外人。時大郎有賺錢的主意,自然要先照顧自家徒弟,俺不著急,等著兄弟回家跟俺訴說。

旁邊一位店鋪掌櫃咂巴著嘴,暢想說:“是呀,要用瓷磚拼畫——我怎麼沒有想到?瓷器上本來可以作畫的,可要是畫大了就容易走形,如果用一塊塊瓷磚拼接,那該怎麼設計?”

這玩意其實沒有什麼技術門檻,只是一層窗戶紙而已,時穿沒有弊帚自珍的意圖,他要的是海州統一度量衡,唯有這樣,才能保證今後他加工定製的東西,不用為尺寸問題操心。所以,凡是這方面的丁點程序,他都是要鼓勵的:“其實沒什麼奧秘,就是畫格子,把大型圖畫分解成一個個小格子,而後每個瓷磚就燒製其中一個格子的圖案。

每個瓷磚必須單獨繪畫,單獨燒製成一個顏色,看似增加了工作量,但如果設計一些通用圖案,比如現在流行的喜鵲登枝,梅櫻竹菊(宋代沒有花中四君子的說法,但當時的詩人喜歡的花卉裡有櫻花沒有蘭花)花卉,每樣制個千百件,估計也能賣出去……“

時穿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