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謝,方才奉命,更衣入謁,再拜稽首。
夫差慌忙扶起,即出令道:“越王仁義之人,豈可久辱?
寡人將釋其囚役,免罪放還。今日為越王設北面之座,群臣以客禮待之。“
遂揖讓使就客位,諸大夫皆列坐於旁。
伍子胥見吳王忘仇待敵,心中含忿,不肯入座,拂衣而出。
伯(喜否)進言道:“大王以仁者之心,赦仁者之過,臣聞同聲相和,同氣相求。今日之席,仁者宜留,不仁者宜去。
相國剛勇之夫,故自慚不敢就。“夫差答道:”太宰之言可謂當矣。“
酒三行,范蠡與越王俱起,進觴為吳王壽,口致祝辭道:皇王在上,恩播陽春。其仁莫比,其德日新。
於乎休哉?傳德無極。延壽萬歲,長保吳國。
四海鹹承,諸侯賓服。觴酒既升,永受萬富。
吳王大悅。是日盡醉方休,命王孫雄送勾踐於客館,三日之內,孤當送之歸國。
次日,伍子胥入見,啟奏吳王道:“昨日大王以客禮待仇人,果何見也?勾踐內懷虎狼之心,外飾溫恭之貌,大王受須臾之諛,不慮後日之患,棄忠直而信讒言,溺小仁而養大仇。
如縱毛於爐火之上,而幸其不焦;投卵於千鈞之下,而望其必全,豈可得乎?“
吳王怫然道:“寡人臥病三月,相國並無一句好言安慰,是相國之不忠也;不進一好物相送,是相國之不仁也。為人臣不忠、不仁,要他何用?越王棄其國家,千里來歸寡人,獻其貨財。身為奴婢,是其忠也;寡人有疾,親為嘗糞,略無怨恨之心,是其仁也。寡人若徇相國私意,誅此善士,皇天亦不佑寡人矣。”
子胥道:“大王何言之相反也?夫虎卑其勢,將有擊也;狸縮其身,將有取也。越王入臣於吳,怨恨在心,大王何得知之?其下嘗大王之糞,實上食大王之心,王若不察,中其奸謀,吳必為擒矣。”
吳王道:“相國置之勿言,寡人之意已決。”子胥知不可諫,鬱郁而退。以至第三日吳王覆命置酒於蛇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