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2 / 4)

小說:物種起源 作者:辛苦

和鮫齒鯨(Squa1odon)曾被某些博物學者列為一目,而赫胥黎教授卻認為它們是無疑的鯨類,“而且對水棲食肉獸構成連結的連鎖”。

上述博物學者曾闡明,甚至鳥類和爬行類之間的廣大間隔,出於意料之外地一方面由駝鳥和絕滅的始祖鳥,又一方面由恐龍的一種,細顎龍(Compsognathus)——這包含一切陸棲爬蟲的最大的一類,部分地連線起來了。至於無脊椎動物,無比的權威巴蘭得說,他每日都得到啟發:雖然的確可以把古生代的動物分類在現存的群裡,但在這樣古老的時代,各群並不像今天一樣地區別得那麼清楚。

有些作者反對把任何絕滅物種或物種群看作是任何兩個現存物種或物種群之間的中間物。如果這個名詞的意義是指一個絕滅型別在它的一切性狀上都是直接介於二個現存型別或群之間的話,這種反對或許是正當的。但是在自然的分類裡,許多化石物種的確處於現存物種中間,而且某些絕滅屬處於現存屬中間,甚至處於異科的屬中間。最普通的情形似乎是(特別是差異很大的群,如魚類和爬行類),假定它們今日是由二十個性狀來區別的,則古代成員賴以區別的性狀當較少,所以這兩個群在以前多少要比在今日更為接近些。

普通相信,型別愈古,其某些性狀就愈能把現在區別很大的群連線起來。這種意見無疑只能應用於在地質時代的行程中曾經發生過巨大變化的那些群;可是要證明這種主張的正確性卻是困難的,因為,甚至各種現存動物,如肺魚,已被髮見常常與很不相同的群有親緣關係。然而,如果我們把古代的爬行類和兩棲類、古代的魚類、古代的頭足類以及始新世的哺乳類,與各該綱的較近代成員加以比較時,我們一定會承認這種意見是有真實性的。

讓我們看一看這幾種事實和推論與伴隨著變異的生物由來學說符合到什麼程度。因為這個問題有些複雜,我必須請讀者再去看看第四章的圖解。我們假定有數字的斜體字代表屬,從它們那裡分出來的虛線代表每一屬的物種。這圖解過於簡單,列出來的屬和物種太少,不過這對於我們並不重要。假定橫線代表連續的地質層,並且把最上橫線以下的一切型別都看作是已經絕滅了的。三個現存屬,a14,q14,p14就形成一個小科;b14,f14是一個密切近似的科或亞科;o14,i14,m14是第三個科。這三個科和從親型別(A)分出來的幾條系統線上的許多絕滅屬合起來成為一個目,因為它們都從古代原始祖先共同遺傳了某些東西。根據以前這個圖解所說明過的性狀不斷分歧的原理,不論任何型別,愈是近代的,一般便愈與古代原始祖先不同。因此,我們對最古化石與現存型別之間差異最大這個規律便可有所瞭解。然而我們決不可假設性狀分歧是一個必然發生的偶然事件;它完全取決於一個物種的後代能否因為性狀分歧而在自然組成中攫取許多的、不同的地位。所以,一個物種隨著生活條件的稍微改變而略被改變,並且在極長的時期內還保持著同樣的一般特性,如同我們見到的某些志留紀型別的情形,是十分可能的。這種情形在圖解中是用F14來表示的。

一切從(A)傳下來的許多型別,無論是絕滅的和現存的,如同前面說過的,形成一個目;這一個目由於絕滅和性狀分歧的連續影響,便被分為若干亞科和科,其中有些被假定已在不同的時期內滅亡了,有些卻一直存續到今天。

考察一下圖解,我們便可看出:如果假定埋藏在連續地質層中的許多絕滅型別,是在這個系列的下方几個點上發見的,那麼最上線的三個現存科的彼此差異就會少些。例如,如果a1,a5,a10,f8,m3,m8,m9等屬已被髮掘出來,那三個科就會如此密切地連結在一起,大概它們勢必會連合成一個大科,這與反芻類和某些厚皮類曾經發生過的情形幾乎是一樣的。然而有人反對把絕滅屬看作是連結起三個科的現存屬的中間物,這種意見一部分也許是對的,因為它們之成為中間物,並不是直接的,卻是透過許多大不相同的型別,經過長而迂迴的路程的。如果許多絕滅型別是在中央的橫線之一,即地質層——例如No。VI——之上發見的,而且在這條線的下面什麼也沒有發見,那麼各科中只有兩個科(在左邊a14 等和b14等兩個科)大概勢必合而為一;留下的這兩個科在相互差異上要比它們的化石被髮見以前來得少些。還有,在最上線上由八個屬(a14到m14)形成的那三個科,如果假定以六種主要的性狀而彼此區別,那麼曾經在VI橫線那個時代生存過的各科,肯定要以較少數目的性狀而互相區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