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理財觀念一:理財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還記得我們在前言裡說過的理財最重要的兩點麼?一、從現在開始理財;二、堅持理財。下面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理財了。在正式跟大家介紹理財的方法以及各種理財方案之前,需要大家先建立理財的觀念,這個觀念即是對理財的態度。中國前國家隊足球教練米盧曾經說過:“態度決定一切。”是的,態度決定一切,你是否有一個正確的理財觀念、理財態度,將決定你以後的許多決策,將決定你是在理財還是在“敗財”。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即便你懂得高深的理財技巧,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觀念不對,理財技巧越好,可能會跌得越慘。
我們說的第一個理財觀念,好多朋友看了可能會不屑一顧,認為說的不對。其實,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輕朋友,雖然“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也趕上了新中國發展最快的時期,但實際上還是“過渡”的一代人,很多人都還有著上一輩人的觀念,認為理財不是一件特別光彩的事,不正大光明;或者就算在理財也不愛跟周圍的親戚朋友說起,總是在偷偷摸摸地做;或者認為老算計錢挺沒勁的,等等。不可否認,很多朋友有諸如此類的想法,其實大可不必。首先,我們要明確,理財就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情,我們要正視理財這件事,它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要善於跟周圍朋友共同探討理財這件事,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理財技巧,合理合法的為自己、為家庭積累財富。自己勞動所得,合理理財有何不當?只有不正當的收入才害怕與人提起。在我們國家強調“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中,正確的理財觀念代表著一種正面的社會風氣。
建立理財觀念二:理財要從現在開始,並長期堅持(1)
何時開始理財最好?這個問題也是許多朋友經常會問到的。在這裡,我跟大家強調一下,理財就跟學習一樣,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但越早越好。我們國家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都開展得很好,但是在這些教育裡沒有涉及理財的啟蒙教育,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教育的一個遺漏。很多朋友在工作以前都沒有理財的觀念,從小到大,一切都是父母包辦的。自己不掙錢,也不懂得理財,以致在工作多年以後都很難養成理財的習慣。這個問題是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對於理財觀念的缺乏(古時就有重農輕商),造成理財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們中的很多人沒有理財的意識。理財就這麼被忽視了。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買房子沒錢,裝修沒錢,結婚沒錢,生孩子沒錢的時候,怎麼辦?跟父母要。難道能跟父母要一輩子?他們能永遠做你的搖錢樹麼?所以,從現在開始理財真的是刻不容緩。
關於理財為什麼要從現在開始,並要長期堅持,這裡我們就不多論述了。我們就講講一些朋友在理財觀念中的幾個誤區,還有相關的故事,大家就清楚了。
理財觀念誤區一:我沒財可理
許多朋友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句:“我沒有錢可以理。”這句話的“出鏡率”甚高。我遇到的80%以上的年輕朋友都會這麼說,尤其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年輕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無財可理嗎?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許你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王,22歲,本科畢業,工作剛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劉,25歲,專科畢業,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按常理說,小王每月收入2600元,比小劉多1100元,他應該比小劉“更具備理財的條件”,事實真是這樣麼?他們兩人均是每月月初單位開支,同樣是半年,半年後,小劉存下了3300元,小王只存下了不到600元。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看看兩人的收支情況吧。如下表所示,小王在衣食住行上的開銷都要高出小劉,除去這些基本消費,在旅行、健身、購置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方面還有一大筆支出,粗略算下來,基本消費加上娛樂消費,小王2600元的月收入所剩無幾。而小劉雖月收入不高,但一切從簡,基本消費只有800元,又沒有抽菸喝酒等其他嗜好,喜歡看書,每月花費100元左右買書。這樣算下來,小劉每月的開銷大概在900元,半年能節餘3600元,除去一些別的開銷,小劉半年下來存了3300元,之後他又把其中的3000元轉成了一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到期不取,自動續存。從上面的對比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聲稱自己沒有錢理財的小王,真的沒有錢可以理財嗎?那為什麼收入比他少的小劉卻有積蓄。大家透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小王並不是沒有錢可以理,而是根本沒有理財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