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兄,在下依約將人找回來了,請恕在下冒昧,請問足下今後對景公子的安排,有何打算,能見告麼?”他問。
“吳大俠大力幫忙,兄弟感激不盡。有關景浩弟的日後安排,兄弟打算仍到淮安暫時安身。”
“你打算讓他……”
“等風聲過後,再替浩弟打算,相信在數年後,靖難之變的事便會令人淡忘,那時再談打算並未為晚呀,目前只好先行隱居一段日子。吳大俠請放心,兄弟必定能作妥善的安排。”
秋華注視著景浩,沉聲問:“景公子,你有沒有意見?”
影浩緩緩地頭點,說:“傅叔是先父十分信賴的人,我……我想,他會替我安排一切的,我還是跟傅叔走好了。”
傅燕臉色一變,急問道:“浩弟,你與吳大俠曾經……”
“在下也曾經替他打算。”秋華朗聲說,稍頓又道:“景公子是朝廷要犯,如果出了岔子,不知要連累多少人,假使再來一次瓜蔓抄,死的人恐怕要比上一次多數倍。因此,傅兄如果感到力不從心,在下可帶他到江浙一帶隱身。”
傅燕的眼中閃過一道陰厲的光芒,笑道:“吳大俠多慮了,找人是你的事,安頓人則是兄弟的事,不勞費心。”
“傅兄的話,在下不以為然。咱們江湖人雖說愚魯,但仍知道敬重忠臣義士,決不與清官孝子為難。景公忠烈千秋,全族冤死。只剩景公子香菸一脈,你以為在下是貪你那一千兩銀子而去找他的麼?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老兄。你帶景公子赴淮安,在下一個江湖人有的是光陰時日,決定暗中護送你們走路……”
“吳大俠……”
“在下的事,你們不必管,跟蹤你們期間,你們不會發現在下的行跡,但在下卻無時不在保護你們哩!不必以我為慮。”
“這……”傅燕搓著手叫。
秋華離座而起,笑道:“在下決定了的事,是不會輕易改變主意的。傅兄,人交給你,餘款尚請立交,在下還有事待理,該告辭了。”
傅燕伸手虛攔,笑道:“吳大俠何必急於告辭?兄弟這兒有的是住處,且讓兄弟備酒替兩位洗塵,請稍坐,五百兩銀子兄弟立即取來,少陪片刻,恕罪。”
說完,含笑進入內堂去了。
久久,傅燕帶了兩名健僕,抬著一隻銀箱出廳。
景浩突然渾身一震,眼中露出恐怖的神色。
秋華心細如髮,已有發現,低聲問:“你認識那兩個健僕之一?”
“是……是的。”景浩悚然地答。
“是什麼人?”
“他……他是北……北平按察使陳……陳瑛的家奴兼保鏢。”
北平,也就是爾後正式遷都定為京師的北平布政司,目下叫北京,永樂帝已準備遷都北平了。永樂帝就藩北平,封燕王,北平城是他一手建立的,督工的人是名將開國元勳徐達。因此他對北平十分的留戀。
陳瑛在永樂稱帝之前,在北平任按察使,甚獲燕玉賞識。燕王奪得江山,把這傢伙從廣西召回(陳瑛因交通燕王罪,被譎廣西。)目下官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這傢伙最恨建文朝的文武大臣,害死了不少效忠建文的忠臣義士。
秋華心中一懍,說:“你等著,準備動手。”
銀箱擺在秋華面前,兩健僕並未離開。
“吳大俠請驗收。”傅燕笑著說。
秋華俯下身軀,伸手揭蓋,突然縮手抬身,舉目怒視。
兩健僕做夢也未料到他突然抬身,吃了一驚,雙手籠袖惶然退了一步。
秋華已看到健僕袖中的刀光,故作未見,向左面的健僕笑道:“勞駕,老兄請替在下開啟。”
健僕臉色一變,反而退後一步,惶然道:“這……這是吳大俠的金銀,小人不敢觸動。”
秋華淡淡一笑,心中有數,說:“閣下倒是很守規矩,難得,喂!閣下貴姓。”
“我……我……”
“你姓陳?”
“什麼?”
“你該認識前北平按察使陳瑛陳大人羅?”
“吳大俠千萬不可亂……亂說。”健僕驚恐地說。
秋華呵呵一笑,向傅燕道:“傅兄,銀錢必須過目經手,才是道理,你放在箱中,不像話吧?勞駕開啟它好不好?”
傅燕不是傻瓜,更不是笨蟲,聽秋華說出陳瑛來,便知奸謀敗露,趕忙向側退,大叫道:“來人哪!”
內堂應聲搶出四名挺刀健僕,加上已在廳中的四個人,計有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