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米蟲的清穿日子 作者:江暖

女(親生女4人)

皇長女(1694),幼殤。生母為懋嬪宋氏,時為藩邸格格。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殤。

皇次女,和碩懷恪公主(1695—1717),大公主。生母為齊妃李氏,時為藩邸側妃。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日生於藩邸。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多羅格格;七月晉和碩格格;九月嫁那拉氏星德。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卒,年二十三。雍正元年(1723)追封和碩懷恪公主。額駙星德(又作性德,興德)(?-1736),雍正十二年(1734)奉命往達裡剛愛操練蒙古兵,乾隆元年(1736)正月召還。乾隆元年卒。

皇三女(1706),幼殤。生母為懋嬪宋氏,時為藩邸格格。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殤。

皇四女(1715—1717),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藩邸側妃。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殤。

養女

養女和碩淑慎公主,二公主。雍正帝次兄廢太子、理密親王允礽第六女,生母為側福晉唐氏。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初二日生。雍正初撫養宮中。四年(1726)十二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觀音保。封和碩淑慎公主。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十日卒,年七十七。額駙觀音保,為孝惠章皇后母家從孫。雍正十一年(1733)八月授理藩院額外侍郎。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卒。

養女,和碩端柔公主(1714--1754),三公主。雍正十六弟莊恪親王允祿長女,生母為嫡福晉郭絡羅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二月二十九日生。雍正初撫養宮中。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古特氏齊默特多爾濟。雍正九年(1731)四月封和碩端柔公主。乾隆十九年(1754)十二月十二日卒,年四十一。額駙齊默持多爾濟,郡王羅卜藏喇什之子。雍正三年(1738)襲科爾沁郡王。乾隆四十七年(1782)卒。

養女,和碩和惠公主(1714-1731),四公主。雍正帝十三弟怡賢親王允祥第四女,生母為嫡福晉兆佳氏。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月初十日生。雍正初撫養宮中。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六日嫁喀爾喀博爾濟吉特氏多爾濟塞布騰。封和碩和惠公主。雍正九年(1731)十月初三日卒,年十八。額駙多爾濟塞布騰,為喀爾喀智勇親王丹津多爾濟之子。雍正十年(1732)十月封世子。雍正十一年(1733)七月因其父冒功誤軍等罪連坐削爵。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卒。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滿洲八大姓

更新時間2012…9…13 17:20:42 字數:9734

滿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為:佟、關、馬、索、齊、富、那、郎。遼東地區是滿族的發祥地,現今仍是滿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遼東諸多的滿族姓氏中,滿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將佟、關、馬、索、赫、富、那、郎八個滿族姓氏,推崇為陳滿洲著姓,同時又將其俗稱謂“滿洲八大姓”。然而,現今俗稱謂八大姓的滿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後而冠用和改用的漢字姓。而歷史上,他們是女真人的直系後裔,是早期進入遼東地區的滿族先世。

姓氏演變頻繁美麗的傳說

滿族的姓氏在歷史長河中,演變頻繁。“滿洲雖始有定性,後皆指名為姓。遼東的滿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漢字姓中,亦是如此。

《養吉齋叢錄》記有:“凡公私文牘,稱名不舉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稱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滿語,或用漢文;用漢文,將用二字,不準用三字,以其與滿語混也。”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後期滿族各氏族在冠用漢字姓與改用漢字姓過程中,出現了極不規範的趨勢。

這種趨勢的出現,連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驚,不得不下達如下諭旨:“八旗滿洲、蒙古有姓氏,乃歷年既久,多有棄置本姓沿漢習者。即如牛呼紐氏,或變稱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為稱,亦當曰牛,豈可直呼為郎,同於漢姓乎?姓氏者,乃滿洲之根本,所關甚為緊要。今若不整飭,因循之久,必將各本姓遺忘,不復有知者。”然而,統治階級的震驚與整飭,實際上並沒有起到任何束縛滿族各姓氏冠漢字姓與改漢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內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