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2)

小說:人體預報手冊 作者:風格1

(3)右上腹部腫塊

①肝臟腫大:如肝炎肝臟腫、肝臟腫瘤、肝囊腫等。

②膽囊腫大:如急性膽囊炎膽囊積水、膽囊積血、淤膽性膽囊腫大、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原發性膽囊癌、膽囊扭轉等。

③肝曲部結腸癌。

(4)左下腹部腫塊

可見於潰瘍性結腸炎、乙狀結腸癌。直腸乙狀結腸血吸蟲病性肉芽腫、左側卵巢囊腫等。

(5)中下腹部腫塊

可見於膀胱腫瘤、膀胱憩室、子宮肌瘤。

(6)右下腹部腫塊

①闌尾疾病:如闌尾周圍膿腫、闌尾類癌、闌尾部液囊腫等。

②回盲部腫塊:多見於回盲部結核、克羅恩病、盲腸癌、回盲部阿米巴性肉芽腫、回盲部放線菌病。

③大網膜扭轉。

④右側卵巢腫瘤。

(7)左右腰部腫塊

①腎臟疾病引起的腫塊:如腎下垂與遊走腎先天性腎囊腫、腎積水、腎積膿、蹄鐵形腎、腎包蟲囊腫、腎臟腫瘤等。

②嗜鉻細胞瘤及腎上腺其他腫瘤。

③原發性腹膜後腫瘤。

(8)廣泛性與不定位性腫塊

常見的病因有結核性腹膜炎、腹型肺吸蟲病、腹部包蟲囊腫、腹膜轉移癌、腸套疊掘蟲性腸梗阻、腸扭轉等。

4。腹瀉的訊號及治療

(1)腹瀉的症狀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糞便的性狀正常,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150~200克,含水分為60%~75%。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

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2)腹瀉的原因

①急性腹瀉一般是由食物中毒和腸道感染引起的。腸道感染又分為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旅行者腹瀉、藥物引起的腹瀉等。

②引起慢性腹瀉的疾病有很多,一般可由腸道感染性疾病引起,腸道非感染性炎症和一些腫瘤如大腸癌等也可引起慢性腹瀉,另外,小腸吸收不良,運動性腹瀉,腸蠕動紊亂等也會引起慢性腹瀉。除此以外,服用一些藥物也會引起藥源性腹瀉,如瀉藥、抗生素、降壓藥及一些肝性腦病用藥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都可能引發慢性腹瀉。

(3)腹瀉的治療

①病因治療: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須抗感染治療,以針對病原體的抗菌治療最為理想。如複方新諾明、氟哌酸、環丙氟哌酸、氟嗪酸對菌痢、沙門菌或產毒性大腸桿菌、螺桿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對溶組織阿米巴、梨形鞭毛蟲感染有效,因此,這數種藥物常用於急*染性腹瀉,包括預防和治療所謂的旅行者腹瀉。

②對症治療:選擇藥物時,應避免成癮性藥物,必要時也只能短暫使用。

病因治療是主要的,凡病因不明者,儘管經對症治療後症狀已有好轉,絕不可放鬆或取消應有的檢查步驟,對尚未排除惡性疾病的病例尤其如此。

第三節 預防保健

1。腹部按揉,養生一訣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常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黃帝內經》中記載:“腹部按揉,養生一訣。”我國唐代名醫孫思邈也認為:“腹宜常摩,可去百病。”

揉腹可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洩,防止和消除便秘;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過多,並能預防消化性潰瘍的發生;促進脂肪的吸收和運走,防止人體腹部脂肪堆積,收到減肥效果;有利於人體保持精神愉悅;睡覺前按揉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對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起到輔助治療的良好作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