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整個754廠的工資都不到十萬塊,他們的研發經費直接就在大半年的時間內,或者說半年的時間內耗費了兩百萬,這樣的責任,陳向偉也不敢繼續了。
就連鄭浩,都是有些糾結。
如同雞肋一樣,繼續搞吧,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成功,這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不知道還要填進去多少。如果不搞,前面的投資就打了水漂,這對於整個基地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最後,跟陳向偉以及754廠的眾位領導們一商量,覺得把這個事情丟給劉主任最合適,畢竟,九院裡面的機械加工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九院就搞不出來,整個國家的軍工系統裡面就沒有幾個單位能夠搞出來了。
劉一九一邊瞭解情況,一邊跟著向生產車間裡面走去。
大塢坩堝的生產,需要的裝置並不是太多。原材料從藍鎢到純鎢粉的生產,都是自己在負責,裝粉的時候,採用一根鋼芯模具定位,然後再在外面弄一層厚橡膠,最外面再用鋼圈固定,這樣鋼芯跟外面的鋼套之間就有著一個很寬的縫隙,工人在裝粉的時候,必須得時刻關注著鋼芯跟鋼套之間的距離,否則裝出來的坩堝毛坯就會一邊厚一邊薄。
三兩個毫米的偏差問題不大,在等靜壓之後還會進行粉坯加工的。到時候以鋼芯定位,加工出來的粉坯壁厚就會變得均勻。
脫模。這是一個最為容易出問題的事情。
鋼芯下面有四個均勻分佈的拉環,在進行粉坯加工之後,就靠行車用鋼絲繩吊著。然後在人的操作下,緩緩上升,吊到一定的高度,由人力逐漸把一米多高,重達一噸多的工件帶鋼芯靠著重力以及人工的力量緩緩地把整個帶模鋼芯旋轉180°,最終靠著粉坯自身的重量以及內部的拔模角度,緩緩地讓中間的鋼芯模具上升。分離毛坯以及鋼芯模具。
在這個過程中,靠著人力掌握翻轉。一個人居中排程,四個人掌握四個吊環的位置,必須配合好,整個帶模的粉坯因為重心位置在最頂部。因為鎢的密度是鋼的兩倍多!整個大塢坩堝的重量,都是集中在實心的頂部。
稍有不慎,就會因為配合不協調,而使得在人力翻動的過程中重心偏離過快而直接掉下來,到時候整個粉坯就會掉下來,工件報廢是小事情,傷著人才是最難以解決的事情。
劉一九很想用機械的力量來翻轉,但是在這個時候,設計專用的裝置。也不是簡單的事情,人力,才是最為適合的。
“劉主任。前面的工藝,都不是問題,主要是用重型臥式車床加工外圓的時候……”進入空曠的機械加工車間裡面,一臺看起來有些短粗笨重的重型車床靜靜地握在車間的一角,這臺重型臥車,本來只是一臺c的蘇聯進口重型臥式車床。迴轉直徑1125毫米,理論上能夠加工直徑1.125米的迴轉體零件。
整臺機床的高度。導軌跟地面平齊,床身直接就埋入了地下。即使這樣,從卡盤最頂端到地面的距離,也是比一個人還要高上不少。
雖然大鎢坩堝的直徑只有七百多,不過加工外圓的時候裝夾,普通的卡爪因為太短不會有任何的作用,必須自己加工加長卡爪。這樣就使得整個工件的迴轉直徑擴大到了1.5米左右。
“你們這內孔沒有加工啊!”劉一九看到車床旁邊銀白色的大鎢坩堝,不由皺起了眉頭。
不是說內孔已經加工了麼!
“劉主任,內孔確實沒有加工。由於燒結時候的變形量沒法控制,再加上坩堝從底部到頂部壁厚不一樣,變形量也就不一樣,所以……”陳向偉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加工內孔沒有問題,那只是理論上的。
畢竟四個卡爪夾持外圓,遠比只有五個點受力,而且還是在口壁處跟底部中心受力的位置,最終數百公斤的重量全部是在口壁處以及中心位置的這兩點上面。
“劉主任,我認為這個根本就沒法這樣加工,工藝都是不對的。只有用立車進行加工才是合適的!”劉一九正打算說話,原本站在旁邊的一名四十多歲的車工搖著頭說道。
這是七五四廠車工技術最好的工人,嶽林。
身為七級車工的他,雖然沒有達到車工工種最為頂級的八級,不過技術實力,在整個七五四廠裡面,可以傲視很多人的,有時候跟其他兄弟單位組織技能比拼,前三他是保持得很妥當。
如果不是因為沒有業務,各個廠沒落了,或許早就成為了車工最頂級的八級工。
劉一九轉頭看了一眼嶽林,對於廠裡面的頂級技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