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戶部官員在幾名隨從的陪同下,透過敞開的側門走進學院。
原本他一臉的趾高氣揚,但是看到東方平泰和林成蔭親自出面,趕緊收回囂張的表情,一邊向二人行禮一邊恭敬的說:“下官戶部主事白明智,拜見祭酒、司業二位大人,下官奉國君和上官的命令,前來主持豐安縣侯的食邑交割一事。”
豐安縣侯是對葉雲揚的尊稱,以封地為名是大漢帝國的傳統。
東方平泰點點頭,問:“戶部是右丞相嚴陽秋在管理,他的身體可好?”
白明智回答說:“丞相大人身體欠佳,已經有日子沒來戶部主持事物了,各級官員都是他老人家一手調-教出來的,所以就算他不在,大家相互配合的也很好,不會出亂子的。”
“那就好。”東方平泰正色道:“請主事大人隨我等去往品書齋,請。”
“祭酒大人客氣了,下官受寵若驚,您先請。”白明智還是很明智的,他知道自己官卑職小,面前的四個人當中,就連最年輕的葉雲揚都頂著侯爵的爵位呢,他當然不敢走在前面,堅持走在最後面。
幾分鐘後,五人來到品書齋東方平泰的辦公室。
一番寒暄,白明智拿出隨身攜帶的卷宗,說:“豐安縣的田畝總數是六十萬畝,其中上等良田十五萬畝,中等田地二十萬畝,下等劣田二十五萬畝……”
“你等等,你說豐安縣有多少田畝?”林成蔭打斷他的話。
白明智看著卷宗說:“回稟司業大人,是六十萬畝。”
林成蔭皺了皺眉,跟東方平泰交換一個眼神,又問:“你確定是六十萬畝?”
白明智又把卷宗看了一遍,很肯定的說:“沒錯,上面寫的清清楚楚,是六十萬。”
東方平泰把手一擺:“六十萬就六十萬吧,你繼續念。”
白明智點點頭,接著往下念:“其中良田十萬畝、中田十萬畝、下田五萬畝屬於公田……”
“什麼,公田也在剛才的六十萬畝之內?”林成蔭再次打斷他的話。
白明智點頭:“沒錯,卷宗上就是這麼寫的,十萬畝上田和五萬中田屬於國君,五萬畝中田和五萬畝下田屬於府田,都是公田。”
東方平泰眉頭皺起,忍著心裡的火氣說:“繼續念。”
白明智覺得氣氛有點兒不對,小心翼翼的看了東方平泰一眼,這才接著念:“欽賜豐安縣侯葉雲揚,可獲得五萬畝良田、十萬畝中田和二十萬畝下田每年的國稅,也就是田地收入的一成。”
東方平泰的眉頭擰成了疙瘩:“繼續念。”
白明智小聲說:“沒了。”
“怎麼就沒了?”老頭兒火冒三丈:“田稅中分為皇稅、國稅和府稅三項,老夫要是沒記錯的話,每一項都是一成,加起來應該是三成!為什麼葉雲揚只拿到一項國稅,皇稅和府稅呢?”
所謂皇稅,指的是交給大漢皇帝的稅賦,國稅是東平國收的,府稅是地方官府收取的,三稅各有用處,互不干擾。
按照大漢帝國的規定,封地的各項田稅都應該歸貴族所有。
白明智解釋說:“皇帝的旨意中並沒有說不收豐安縣的皇稅,所以還得年年往上交,這一成豐安縣侯是拿不到的;國君和戶部要派專人幫助豐安縣侯打理封地,會產生各種開支,要算在豐安縣侯的頭上,府稅一項正好與之持平,所以到最後剩下的就只國稅了。”
葉雲揚不太明白其中的道道兒,很直接的問:“你就說我一年能拿到多少錢吧!”
白明智一邊算一邊說:“如果風調雨順的話,一畝良田一年的收入是一兩銀子,五萬畝就是五萬兩;中田每畝的收成是半兩銀子,十萬畝也是五萬兩;下田的收入是二錢銀子,二十萬畝就是四萬兩,五萬加五萬再加四萬是十四萬兩……”
葉雲揚眼睛一亮:“不少嘛,十四萬兩呢!”
白明智一愣,馬上說:“不是十四萬兩,十四萬是總收入,您佔其中的一成,也就是一萬四千兩。”
“啊?”葉雲揚瞪大眼睛,一下子少了十倍,整個縣的農業稅收只一萬多兩嗎?
東方伊雪補充說:“這是按照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計算,如果遇到旱災、水災、蝗災等災害,糧食產量會降低,稅賦是按照比例收取的,也會跟著受影響。”
他轉頭看著美女,問:“那我能拿到多少?”
她回答說:“好的話一萬兩,或者七八千兩,如果遇到顆粒無收的大災,不但收不到田稅還得拿錢出來賑濟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