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果然膽大!”
“不怕再來一隻大蟲?”
“就算沒有大蟲,這山上的毒蛇也是要人命的啊!”
眾人議論,卻未在意,畢竟,這只是無關緊要的小細節。
蘇問繼續說道:“武松在青石上躺下,隨後又坐起身來,將那斷氣的大蟲扛起,放到那大青石上,自己再重新躺下,頭枕在那無血的虎腹之間,閉目睡去。”
這般講述又引得眾人一陣議論,皆嘆武松豪情。
蘇問估摸時間,也加緊了節奏:“這一躺一睡,便是一夜過去,翌日清晨,二三十大漢走上崗來,為首兩人身穿虎皮衣,手提五股叉,身背弓藥箭,正是本地的獵戶,奉縣尊之命要獵那吊睛白額大蟲!”
一眾獵戶剛剛走上崗來,就見那大青石上有一斑斕猛虎側臥,虎腹之間還躺著一人,頓時大驚,以為這大蟲又害了人性命,紛紛彎弓搭箭,要射那大蟲!”
“哈!”
“有眼無珠,不見那大蟲已經死了嗎?”
“要是射中武松,將他驚醒過來,那可比什麼大蟲嚇人多了!”
眾人又是一陣哂笑。
武松打虎,獵戶震驚,這本是一段極好的裝x劇情。
但蘇問卻沒有大說特說的意思,因為剩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必須要為下次登臺做鋪墊,給觀眾製造懸念與期待,下次開說的時候,再過來捧他的場。
用說書人的行話來說,就是做鉤子,要把觀眾勾住,下場還來聽講。
當然,現代小說家還有一個更貼切的說法,那就是……
“一眾獵戶擁著武松,扛著大蟲,走下景陽岡,一路敲鑼打鼓來到陽穀縣,陽穀縣百姓聽聞有人打死了景陽岡上的吊睛白額大蟲,紛紛趕出門來看,就連縣尊都被驚動了。
縣尊將武松與一眾獵戶招到縣衙,看過那大蟲屍身後,當即將縣上各戶湊的打虎賞錢給他,整一千貫錢!
武松卻拱手言道:武松偶然僥倖,打死了這個大蟲,非武松之能,如何敢受賞賜,聞知這眾獵戶因這大蟲受了相公責罰,何不就將這一千貫散與眾人去?”
“這……”
“真義氣啊!”
“一千貫錢就這麼送了?”
“當真是仗義疏財!”
眾人連連點頭,皆贊武松高義。
蘇問繼續說道:“武松如此,讓一眾獵戶甚是感動,縣尊也連連點頭,覺得他忠厚仁德,有心抬舉他,不僅應了他的要求,還參他在本縣做了個都頭,立過文案之後,又讓他帶那大蟲屍身,走街過巷,告大蟲之死,慰陽穀百姓之心。
武松欣然應允,與一眾獵戶帶著那大蟲屍身走上街去,獵戶們又尋了個兜轎抬他,一行人再加上來看大蟲的百姓,敲鑼打鼓,熱熱鬧鬧,響遍了陽穀縣。
武松坐在轎上,一路通周遭百姓揮手,走至一街拐角時,忽見人群之中傳出一聲:“二郎,可是二郎?”
說到這裡,蘇問莫名一笑:“不知是誰人叫喊,人群之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卻聽得武松大驚,急忙叫停獵戶,翻身跳下轎來,再循聲撥入人群之中,不顧眾人愕然目光,跪倒在地,納頭便拜,叫道:“哥哥,二郎回來了!”
“……”
這一段劇情,雖然不及景陽岡打虎那般扣人心絃,精彩緊張,但娓娓道來也是引人入勝,臺下眾人聽得渾然忘我,還未意識到什麼,就見蘇問停住了話語。
“怎的停了?”
“接著往下說啊?”
“那人是誰,竟叫武松納頭便拜?”
眾人滿臉疑惑的望著蘇問,前排那幾個地痞混混更是急不可耐的叫嚷起來。
蘇問一笑,繼續說道:“陽穀縣內,屍橫染血,鋼刀響處人頭滾,寶劍揮時熱血流,只因酒色忘家國,幾見詩書誤好人?”
“欲之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