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宗華真人召喚,俞和自然急朝zhōng yāng劍氣凌雲臺去。他與天罡院首席夏侯滄、守正院方家怡三人一踏上劍氣凌雲臺,登時場中鴉雀無聲,所有劍門弟子的目光,盡都集結在他們三人的身上。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三人行,鬥兩儀
清微院掌院宗華真人親自開口邀約,而且還是掌門鑑鋒真人與宗華真人聯手出戰,這可真是莫大的榮耀。 。。俞和站到zhōng yāng劍氣凌雲臺上,面前是十來位笑盈盈的門中宿老,身後是幾百屏息凝神目光灼灼的同門師兄弟,他不免呼吸有些急促起來。
天罡院首席弟子夏侯滄倒是見慣了大場面的人,就看他扶冠整袍上了劍氣凌雲臺,先是對著諸位門中宿老們一揖到地,恭聲向鑑鋒掌門和宗華真人問了安,又轉回身,對著臺下的同門團團抱拳一笑,頓時博得了一片叫好聲 ”“ 。
俞和也學著夏侯滄的模樣,對臺上師長和臺下同門各行過了禮,可卻只有藏經院的幾位師兄師妹,發出了稀稀拉拉的回應聲。
不過當守正院的那位方家儀師妹,輕移蓮步上了劍氣凌雲臺,側身對著臺下襝衽一笑時,那一眾弟子的喝彩聲與鼓掌聲,更比送給十九代大師兄夏侯滄的,要響亮了數倍。
按說以夏侯滄那出類拔萃的劍術道行,得蒙宿老真人一輩師長親邀試劍,也沒什麼稀奇的。俞和自忖一身真元深厚,加上在白骨劍冢中初窺門徑的讀劍之術,與宿老真人放手一戰,也不至於太過狼狽。可這位方家怡師妹,雖然生得極美,但望其氣相,也就是還丹初境,堪堪與大師姐莫子慧、二師兄易歡和小師妹寧青凌不相上下。
不過聽說這方師妹也是帶藝投師,而且出身於號稱“九州第一福地”的終南道宗,那宗門傳承上清正宗玉晨道統,以“上清紫真章”、“玉爐丹法”、“太乙金光十八禁”等種種仙家無上寶術名震九州道門。想來這位方師妹被鑑鋒掌門與宗華真人如此看中,恐怕定是身負終南奇術。
夏侯滄聽那山呼海嘯一般的叫好聲,臉上一抽,露出個尷尬的笑容來。
俞和這才細細打量這位在內門弟子中聲名赫赫的十九代大師兄。只看那夏侯滄,身材並不高大,但顯得頗為健碩。雖入門修行了幾十年,但從貌相看起來,也就比俞和稍年長了七八歲的模樣。他一張臉生得很普通,是那種混進人群就再難以辨認出來的面孔,寬闊而略顯黝黑的臉盤上,能讓人能留下些許印象的,就是那一對細小的眼眸和薄且無血sè的嘴唇。
身上穿著一套湖藍竹紋絲麻道袍,兩袖口以蟒皮環扣紮起,腰間雖然沒有配劍,但一看他雙眼角處偶爾溢位的寒芒,就能察覺到有一股森嚴的劍意隱而不發。
俞和自然不敢失禮,對夏侯滄攏手一揖道:“末學弟子俞和,見過夏侯大師兄。”
那夏侯滄似笑似不笑的扯了扯嘴角,舉手還禮道:“俞師弟天資絕倫,愚兄遠行在外,亦聽得師弟大名如雷貫耳。今rì一見,師弟果然有一派宗師的氣相。”
夏侯滄這番誇讚,可實在有些言過其實,俞和臉上一窘,趕忙謙道:“師弟修行時rì尚淺,劍術粗淺的緊,還盼師兄不吝指點。”
“愚兄劍走偏鋒,劍意中殺伐之氣太重,若說指點劍術,只怕非是名師。閒話慢說,還是先與掌門師尊與掌院師尊試過一場再談。師弟當須竭盡全力,莫叫諸位師長看輕了我十九代劍門傳人。”
夏侯滄把話說完,便不看俞和,背脊挺直得好似標槍,雙手各掐劍訣,目注前方。
那守正院的方師妹娉娉婷婷的走了過來,對著夏侯滄與俞和欠身一福道:“家儀見過兩位師兄。”
俞和有點不敢拿正眼去看這位方師妹的眸子,他壓低了目光,望著人家雪堆似的下巴,拱手道:“方師妹好。”
夏侯滄轉頭看了一眼方家怡,嘴角扯了扯,只略微點頭算是還禮。
那位方師妹倒毫不在意夏侯滄的冷淡,掩口一笑,腳下挪了半步,站到了俞和身側。三人隱隱結成了一個三角形的鋒矢陣型。俞和一看,天罡院夏侯滄在自己左側身後一步,守正院方家怡在自己右側身後一步,恰好把他擺在了正對鑑鋒掌門與宗華真人的當中要衝位置上。
對面的掌門鑑鋒真人和清微院掌院宗華真人,各倒提著一口長劍,並肩站到了三人對面二丈外。就聽見宗華真人道:“你三人乃是我羅霄劍門第十九代弟子中的翹楚人物,將來必是門中棟樑。此番試劍毋需留手,當讓我們看看門中的年輕一輩,究竟修得了何等成就,放膽進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