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的行為並不難理解,甚至可以說很好理解。 在皇后娘娘膝下已經有皇子的情況下,如果要立儲,那麼大機率就是這位勉強可以算是“嫡出”的皇子了。 惠妃娘娘那裡,基本上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因為宗法制下的朝臣一定不會支援她,太后娘娘也不會站在她那一邊,在這種情況下,哪怕皇帝心向著惠妃母子,也沒有任何用處。 除非… 除非有一個位高權重,手握重兵的朝堂重臣,堅定的站在惠妃娘娘那邊,才有可能讓天平,產生些微的傾斜。 而在山東之戰後,沈侯爺很明顯,已經成為了這種級別的重臣。 在這種情況下,孫太后與孫皇后,並不需要得到沈毅的支援,她們只需要保證沈毅不支援惠妃母子,就足夠了。 而沈毅也樂得見到這種情況,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見皇帝這麼說,沈毅想了想,開口道:“陛下,皇后娘娘年紀還輕,您如果想要拖延,可以…” 說到這裡,他就沒有繼續說下去了。 議論皇傢俬事,本就不是臣子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他話裡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讓皇帝多跟皇后親近親近,再讓皇后生孩子。 皇后娘娘膝下,已經有兩個公主了,再生孩子的話,按照機率,怎麼也應該是皇子了。 過繼來的皇子雖然好,但是自己親生的,自然會更好。 不過從皇后娘娘已經開始給非親生皇子鋪路的情況來看,皇帝陛下與皇后娘娘的感情,應該不會太好。 不然,皇后娘娘也不至於這麼急著要立儲。 皇帝微微皺眉,揉著腦袋說道:“這兩年政事太多,朕實在是無心閨帷之事。” 沈毅在心裡撇了撇嘴。 如今宮裡的皇子,應該有四五個了。 皇女,也差不多有五個以上。 無心閨帷,你孩子一個一個的生? 很明顯,只是無心皇后了而已。 沈老爺若有所思的看了看皇帝,心裡著實有些好奇。 皇后他不是沒有見過,雖然只是中上的姿色,不似那位琵琶絕那麼國色天香,嬌媚可人,但是稱一聲美女是絕沒有什麼問題的。 皇后娘娘,與皇帝年紀相仿,今年也就是二十六七歲而已。 雖然在這個時代,年紀已經不能算小,但確是正經的少婦一個,不知道那個琵琶絕對皇帝用了什麼手法,吹了什麼枕頭風,竟然讓皇帝對皇后,全無興趣了… 不過這種事情,顯然是不能多問的,沈毅思考了一下之後,開口道:“陛下如果因為這件事情煩心,那麼臣的建議是,不妨先把儲君定下來,就定為三皇子。” “這樣,後宮之爭,便戛然而止,朝廷裡一些聲音,也會跟著煙消雲散。” “至於將來…” 沈毅輕聲道:“三皇子畢竟年幼,立了太子,也不會開府東宮,將來若是皇后娘娘誕下皇子,或者是陛下另有看中的皇子,可以考慮換掉。” “這法子雖然治標不治本,但至少能給陛下,換來幾年清淨。” 這裡,沈毅特地提到了開府的事情。 因為太子,是要開東宮的。 開了東宮之後,會給太子配備一撥人,組建一個小朝廷,來模擬大朝廷。 這樣,將來太子即位的時候,也不至於完全沒有工作經驗,兩眼一抹黑。 不過這種制度…就意味著會有一大幫人,而且是一大幫在朝廷裡舉足輕重的人物,跟太子繫結在一起,成為利益共同體,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無分彼此。 開了東宮之後,這幫人一定會忠心耿耿的輔佐太子,因為太子倒了的話,也就意味著他們這些人的前程倒了。 因此,太子開了東宮之後,輕易便不好廢掉了。 也就是說,哪怕是用這個三皇子過渡,也不能讓他當太久的太子,當久了,就不好廢了。 皇帝回頭,瞥了一眼沈毅。 “你這個法子,朕想過。” 說到這裡,皇帝微微搖頭,嘆了口氣:“但認真考慮了之後,終究是覺得不妥。” 沈毅問道:“陛下覺得哪裡不妥?” “太功利,少了些人情。” 皇帝停下腳步,緩緩說道:“老三也是朕的兒子,朕不能這樣用他,哪怕他現在不曉事,等他長大了再想起這些事情…” “會傷心的。” 聽到這幾句話,沈毅一怔,隨即肅然起敬。 長久以來,尤其是洪德十年之後,隨著皇帝陛下在崗位上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做皇帝做的越來越熟練,很多時候,沈毅已經不把他當成一個“人”來看待了。 而是當成一種身份,一個領導。 是皇帝,卻不是獨立的人。 因此,他給出的建議,就有點偏理性。 在皇帝說出這番話之前,沈毅竟全然沒有意識到,眼前這個同齡人,除了是皇帝之外,同樣是一位父親。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把他換在皇帝這個位置上,他大概也不會把自己的兒子當成政治工具人來對待。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