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相這句話一出,整個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這位中書相公的身上,包括中書的另外幾位宰相,也都不約而同的看向楊敬宗。 先帝在位後期,也就是吃了敗仗之後,因為意志消沉,朝堂上的事情便不太願意過問了,大多數事情都丟給了幾位中書宰相處理,從那個時候開始,楊敬宗就已經在主持朝政了。 算算時間,到今年的洪德七年,這位中書宰相已經執掌了國家十年有餘。 而現在,這個局面很可能要改變了! 皇帝陛下看著底下的楊敬宗,目光微微變動,但是臉上卻沒有什麼表情,只是澹澹的說道:“楊相有什麼事,但說無妨。” 楊敬宗從袖子裡取出奏章,兩隻手捧在手裡,恭敬低頭道:“陛下,老臣在去年春天,便上書要乞骸骨歸鄉,只是陛下念舊,沒有允准,老臣才在朝廷裡勉強又做了一年的官…” 楊老頭嘆了口氣,語氣頗有些淒涼:“老臣年紀已經大了,這一年來,老臣經常兩眼模湖,頭腦昏沉,在中書也是渾渾噩噩,只不過勉強苟且,尸位素餐而已…” 他顫巍巍跪了下來,以頭觸地,幾乎做出了五體投地的大禮:“老臣…懇請陛下念老臣年邁,俯允老臣乞骸骨歸鄉…” 見到楊敬宗下跪,小皇帝心裡也有些發慌。 畢竟他從十歲當上皇帝之後,就是楊老頭在朝中主事,他對楊老頭的感情,可以說是又愛又恨,見到他這個模樣,小皇帝眉頭跳了跳,嘆了口氣:“高明,去把老相國扶起來,給老相國搬一把椅子。” 高太監連忙應了一聲,親自走到殿陛之下,將楊老頭扶了起來,然後讓人給楊老頭搬了把椅子坐下。 帝座上的天子沉默了片刻之後,看向底下的文武群臣,默默說道:“諸卿,從去年以來,楊相數次上書告老,今年又舊事重提,諸卿有什麼看法?” 小皇帝話音剛落,左側文官第一列之中的宰相張敬,便默默出班,張老頭先是看了一眼楊敬宗,然後又飛快的看了一眼皇帝,接著手捧朝笏,恭敬低頭:“陛下,老臣只比楊相小了一歲,身體比楊相還要差一些,今年在中書省,也自覺尸位素餐,愧對陛下重任,愧對中書重責。” “臣…亦請求乞骸骨…” 中書五位宰相,一下子辭職了兩個人。 雖然這件事情早已經在建康城裡傳開了,但是事到臨頭,眾人心裡難免還是會覺得震驚。 德慶殿裡所有人都噤聲不語,落針可聞。 小皇帝看了一眼兩位要辭職的宰相,沉默了許久之後,才低眉道:“兩位相國,不願意再幫扶朕幾年?” 兩個老頭對視了一眼,齊齊嘆息。 “陛下,臣等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逼退楊敬宗,本來就是小皇帝的政治目的,只不過逼退老相國這種事情,必須要在場面上過得去,不能讓人覺得他這個皇帝刻薄寡恩。 因此,才有了剛才那句場面話。 至於張敬… 如果中書省沒有了楊敬宗,張敬便會成為中書省裡的“首相”,到時候朝堂裡的勢力便不太好平衡,因此對於皇帝來說,兩位宰相一起辭職,就是最好的結果。 雖然有些突然,但是小皇帝心裡還是有些激動的。 他坐在龍椅上,裝出一副戀戀不捨的模樣,跟兩個宰相說了許久的話之後,才長嘆了一口氣,開口道:“既然二位相國執意告老,朕也不好再逼迫二位,不過…” 小皇帝看了兩個人一眼,微笑道:“不過兩位相國在中書多年,對於政事經驗豐富,依朕的意思,你們辭任之後,還是不要急著歸鄉,再在京城住上幾年,這樣朕有什麼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問政於兩位相國。” 皇帝陛下看向兩位宰相,笑著說道:“二位相國以為如何?” 把兩個老頭留在京城,有很多好處,其中一個就是可以把他們就下來當顧問,萬一真碰到什麼不好解決的事情了,還可以把兩個老傢伙請到宮裡來當工具人。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小皇帝不放心這兩個老傢伙離自己太遠。 這兩個老傢伙手裡,掌握著巨量的政治資源,如果他們不在建康,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天高皇帝遠,想要做什麼事情,小皇帝都不得而知。 而如果把他們留在建康,那遍佈建康的內衛,就可以替皇帝好好的看住他們了。 也不用看一輩子,看個兩三年三五年,兩個老傢伙差不多也就“人走茶涼”了。 一般只要不在其位,茶涼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 當然了,這種手段也只有小皇帝這種年輕,剛剛親政的小皇帝需要用,那種年富力強,正當壯年的皇帝,不需要去忌憚區區兩個宰相, 聽到了皇帝的話之後,兩個老頭自然不敢拒絕,都紛紛跪在地上,對著皇帝陛下磕頭謝恩。 處理完了兩個老頭的事情之後,皇帝陛下又看了中書省剩下的三個宰相,然後緩緩說道:“今日大陳有兩位宰相辭任,但是中書省的位置不好空缺,今天是正月十六,正月二十,六部九卿以及所有從三品以上官員,進宮議事,廷推出新的宰相人選,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