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六年前後,端方和戴鴻慈帶領首批考察團,載澤、李盛鐸和尚其亨率領的第二路考察團,相繼由北京低調出發,分路出洋考察各國憲政。
從強迫外國使節叩頭到主動向外國學習,清帝國經歷了一個尷尬而艱難的轉身,但畢竟是轉向了有希望的一邊了。
國外輿論對清廷派出考察團一事的反應十分熱烈。早在五大臣出洋之前,外國的一些報紙便登載了大清帝國將要派出考察團的訊息,英國的《泰晤士報》還連續發表評論《論中國之前途》,對中國的新政改革和選派大臣出洋考察進行了很高的評價。
五大臣正式起航後,《泰晤士報》又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人的中國》的文章。作者布蘭德滿懷熱情地評論道:“人民正奔走呼號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會到來的……今天的北京已經不是幾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國能夠不激起任何騷動便廢除了建立那麼久的科舉制度,中國就能實現無論多麼激烈的變革。”
德國著名的漢學鼻祖福郎克在《科隆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叫《中國訪問團學習外國的國家管理》的文章。在文章裡,福郎克不無樂觀的說,大清考察團此次出洋,是為了學習日本和歐美各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系,這將有極大的可能把西方的憲法和制度移植到中國去。
不管是國人。還是外國,對此次清廷的考察團都寄予了希望,希望他們這次考察能給中國帶來點不一樣的東西。願望是美好的。可實際的效果呢,唯一可以預測的便是立憲運動必然會有一個加速,會向前再大步地邁進。
顯然,出洋考察決定分批出發,低調出行,是怕了革命黨的炸彈。而此時,婉拒了參加各省選派隨團出洋考察人選的陳文強。正在兩湖地區大展拳腳,創造出令朝野矚目的成就。
粵漢鐵路、漢陽鐵廠、大冶鐵廠、常耒錳礦、中美德聯合煤化公司、中德聯合電報電話公司、中德聯合機車製造公司、中美德聯合電車公司。或興建,或動工,或是面貌一新,或是拓展市場。兩湖地區的開發建設走上了快車軌道,以令人驚異的速度在發生著變化,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
英國學者h在《城市的演變》一書中,提出現代城市的開始源於以鐵路為主要交通的年代,由此,鐵路變為一種力量和精神。
而粵漢鐵路是大動脈,與其連線的支路,也就相當於靜脈或毛細血管,同樣對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修築幹路的同時。陳文強也沒有忽略這一點,他採取的是投資小、建設快的辦法——鋪設輕軌鐵路,執行電動客運列車。
所謂的輕軌鐵路。象地鐵一樣有它的專用軌道,同時又象公共汽車一樣可以行使在地面上,所以它是介於地鐵和公共汽車之間的一種交通方式。它的軌道,既可鋪設在地面上,也可鋪設在高架路上,特別適於中等距離城鄉間的交通。
於是。德國西門子公司以電力機車行業的領先地位當仁不讓地成為了陳文強合資合作的物件。再加上吸收自美國的投資,中美德聯合電車公司在武漢掛牌成立。開始以武漢為中心,鋪設通向蔡甸、洪山、青山、華容等地的輕軌鐵路。
而自從陳文強開始與德國企業合作以來,西門子公司無疑是受益最大,拓展業務最廣的。電氣、通訊、交通,業務是全面的;上海、東南地區、西南地區、華中地區,範圍幾近半個中國。
尤其是在通訊領域,西門子公司得陳文強之助,在華南、華中擊敗了競爭對手丹麥“大北電報公司”,那可是大清電報行業的供貨商和合作夥伴。只此一項成功,便足以令西門子公司歡欣鼓舞。而陳文強所發明的多種塑膠,無疑又使西門子公司在電氣領域得到了新的突破,合作前景光明而燦爛。
而在新興的電話的推廣使用上,西門子公司由於採取了低價競爭的策略,銷售浪潮對其公司而言也是始料不及的,使其在生產上難以跟上需求的增長。在中國投資建廠,利用中國生產的塑膠,利用中國低廉的勞動力,便成為了西門子公司佔領亞洲市場的最好選擇。
但陳文強的興趣顯然並不完全在電話機的製造、電話的普及使用上,他要藉助德國的科技水平,發展更具有前景和實用價值的無線電報。
“從這裡到上海,再到瓊州,我要先建立起三點的無線電報。”陳文強拿著鉛筆,隨便地在地圖上畫了三個圓圈,一點也不理會西門子公司代表面露苦相,“一年之內吧,這三點的無線電報聯絡必須要建成。其實,只要裝置有,多幾個點也是很簡單的事情。”
哈爾斯克對陳文強的這個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