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水師在全盛之時擁有小型艦艇幾十艘計1.1萬餘噸,大小船隻三十七艘,但缺點也顯而易見,艇小量多雜亂不堪,戰鬥力不高。
而自從廣甲、廣乙、廣丙這三艘廣東水師最大的軍艦在甲午戰爭中被擊沉之後,廣東水師就再也沒有添置過同等或者比這三艦還大的軍艦。對於水師提督李準來說,這或許是最大的缺憾了。
“難道朝廷一日不確定海軍合併的章程,你便拖延一日添船之計劃?”李準但此番見面的融洽,再度提起了為廣東水師添置新艦的事情。而他所說的海軍合併,確實也是陳文強敷衍拖延的原因之一。
一九零五年,南洋大臣周馥、北洋大臣袁世凱聯合提出合併海軍的建議;一九零六年,練兵處提調姚錫光提出根據戰略任務分工,將全國海軍艦艇編成巡洋、巡江兩支艦隊的構想;一九零七年,在陸軍部內設立海軍處,下設機要、船政、運籌三司,最高長官為正使(未任命),副使譚學衡……
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佈置下,海軍的重新改組幾乎已成定局<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而在無法確定如何改組前,陳文強當然不想剛剛添置新艦,便會被調走。
“李兄,你看——”陳文強伸手指了指船廠外面蓋起的房屋,說道:“福建船政局因經營管理不善而關閉,那些工人大半被我聘請,有這麼些熟練工人的加入,黃埔船局的發展前景很光明啊!”
福建船政局於1866年破土動工,從一片荒野,到建成佔地六百畝、裝置齊全、規模宏大,在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馬尾船廠,見證了洋務運動的興衰。
在三十多年裡。馬尾船廠共造出了四十艘艦船,佔當時國內總量70%,組建了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海軍。併為北洋、南洋兩支水師配備了大量艦船和將領。其間,清王朝的三支水師分別經歷了中法馬江海戰和中日甲午海戰。敗給教自己造船建軍的法國老師尚可理解,但敗給同樣剛剛起步的日本海軍,則讓國人無地自容。1907年,清政府飭令慘淡經營的船政局停止造船。
資金不繼,管理落後,原材料多由國外進口,造船成本太高……船政局關閉的原因很多,但畢竟製造出廣甲、廣乙、廣丙等巡洋艦。製造出蒸汽機,技術力量還是很強的。
現在,這些熟練工人和技師被陳文強招攬到黃埔船局,使黃埔船局的技術實力上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論經營,無人能超過你,只是——”李準欲言又止,輕輕搖了搖頭。
“你沒看到船塢裡的情形。”陳文強的手指換了方向,說道:“兩艘正改裝的機動帆船,兩艘正在製造的魚雷快艇。一是賣給馬上要開張的泰和漁業公司,一是留給廣東水師。保護海疆。”
以民用贏利補貼軍用,陳文強的思路很明確。南海漁業資源豐富,但傳統的捕撈技術。落後的捕撈船隻和器具大大制約了漁業的發展,也限制了陳文強斂財的數量。所以,他建議並提倡成立漁業公司,製造並改造機動帆船,使漁業向近現代化發展。
“魚雷艇?”李準咧了咧嘴,苦笑道:“陳大人哪,你是不熟悉海軍,要護衛海疆,非得是鉅艦大炮不可。魚雷艇。太小了,難以承擔重任啊!”
“我確實不熟悉海軍。但李兄也不要用老眼光看事看物。”陳文強笑得頗為得意,說道:“李兄先挑好精幹水兵。待魚雷艇造好,便駕船訓練。嗯,李兄要多看報,多瞭解科技的最新發展啊!”
1866年,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成功地研製出第一枚魚雷。該魚雷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透過液壓閥操縱魚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魚雷的艇行深度。當時魚雷的艇速僅十一公里/小時,射程180─640米,尚無控制魚雷艇向的裝置。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魚雷”。
1899年,奧匈帝國的海軍制圖員路德格?奧布里將陀螺儀安裝在魚雷上,用它來控制魚雷定向直航,製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方向的魚雷,大大提高了魚雷的命中精度。隨後,美國人e?w?布里斯發明發熱力發動機代替壓縮空氣發動機的第一條熱動力魚雷(亦稱蒸汽瓦斯魚雷),使魚雷的航速提高至約六十五公里/小時,航程達兩千七百多米。
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船塢中正在建造的魚雷快艇與李準印象中的已大不一樣。不僅僅是魚雷的航速和射程有了飛躍式的進步,還有裝有德國製造的大馬力柴油發動機的艦艇,使魚雷艇的重量減輕到五十噸以下,速度卻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