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好向外界說明情況,並使人相信這是實驗研究的結果,而不是突兀而來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什麼靈感。
而聚氯乙烯在十九世紀就已經被發現過兩次,一次是在1835年,另一次是在1872年,都是在被放置在太陽光底下的氯乙烯的燒杯中出現的白色固體。20世紀初,俄國和德國化學家同時嘗試將pvc用於商業用途,但困難的是如何加工這種堅硬的,有時脆性的的聚合物。
利用別人的發現,走捷徑而獲成功,向來是陳文強擅長的手法,而加入各種助劑塑化pvc的方法,自然是他所掌握的秘密。也就是說,只要稍加時日,多作些實驗,就能使pvc成為更柔韌更易加工的材料,並且將很快得到廣泛的商業應用。
用中國的俗話來說,陳文強的做法就是“你撒網來我打漁,你種地來我收糧”。聽起來有不勞而獲的意思,但誰又知道陳文強在投機取巧呢?
而每一次的指點都是含糊而不明確的,每一次實驗的突破似乎也象是陳文強的研究和幸運。
當金婉珍帶著給王卓然的吃食回到實驗室時,陳文強正在他專用的實驗室裡進行著氯乙烯的合成。顯然,這個實驗雖然已經做過,但過程和做法卻不相同,以致於幾個工作人員都在幫忙、圍觀,偶爾露出驚異之色,或者在竊竊私語。
“先生——”金婉珍得了個空兒,拉了拉王卓然,用手指了指,表示詢問的意思。
“先生在做聚合實驗。”王卓然笑了笑,又忍不住張望了一眼,欽佩地說道:“加了催化劑,聚合反應的速度提高了很多。”
“什麼催化劑?”金婉珍急切地想知道,這個反應她已經做過,也試過加催化劑,但一直沒有什麼效果。
“先生說是有機過氧化物。”王卓然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是他在崖州那邊的研究結果。”
“我還以為他在崖州光是遊玩、吃喝,或者把本行給扔了呢!”金婉珍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低聲說道:“過年我也不回家了,已經託人給家裡捎了信兒。”
“那,那可真好。”王卓然看著金婉珍傻笑起來。
金婉珍咬了咬嘴唇,在王卓然的眼前伸手晃了晃,低聲嗔道:“傻樣兒。”
嘿嘿,陳文強隔得雖遠,卻從實驗器皿上收回目光,別有深意地向這邊看了一眼。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