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的舊官僚階層已無法適應生產關係的變革,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變革。而威廉二世作為德國帝國主義階層的最高代表,推和的世界政策,雖然具有強烈軍國主義的色彩,但卻符合當時德國統治階級的需求,是得到了大多數資本家的支援和擁護的。
但威廉二世可能因為患嚴重疾病,導致腦部功能有問題,使他性格變得充滿野心而且衝動魯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現得有些驕橫,故此未能在德國的對外政策上保持理性。
“德國貿易應當是‘國世界貿易’,德國與世界的含義是一致的,因為世界各地都應體現德國政策……”
“對此我深表贊同。德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水平,德國人嚴謹敬業的工作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迄今為止,我一直不斷擴大與德國企業合作的主要原因。而皇帝陛下所推行的世界政策,我也以為是非常正確的,德國應該具有與其強大國力相稱的國際地位和生存空間。”陳文強半真半假地恭維著。戴高帽嘛,誰都高興。
威廉二世顯得很振奮,用力揮了下手。強調道:“確實是這樣。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德中兩國的合作,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大國,也是一個弱國。”陳文強沉吟著說道:“但加深與貴國的合作,優勢互補,卻是兩國都得利的好事。因為。現在是國際分工大發展的時期。德國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科技,中國則有千百萬樸素、馴良、驚人地節儉、聰明的工人。兩者結合起來。中德合資企業製造的產品將有極大的競爭力,從而佔領更大的國際市場。”
國際分工?優勢互補?威廉二世對這新名詞感到好奇,但陳文強話中的主要意思,他是聽懂了。
“我知道一些中國的情況。中國工人為取得可以使他們舒服生活的報酬,而努力不懈地愉快地工作,而那種報酬是西方人不能用以維持生活的。”威廉二世不無遺憾地搖了搖頭,說道:“而西方工人每天力爭少勞多得,卻老想著加工資,真是缺乏理性。”
按照中國的現狀,走勞動密集型的經濟發展之路,是不可避免,也是最好的選擇。而作為“世界工廠”崛起。顯然更加貼近現實。
“陛下知道一些中國的情況,但顯然並不全面。”陳文強有刪有增,把中國國內的政治情況給威廉作了介紹和解釋。“中國的面積很大,即便是一兩個省,發展的空間和餘地也是很大的。而目前的政府對外省督撫的控制力正在降低,換而言之,中央的威權正在衰弱。所以,陛下可以暫時不追求與代表中國的中央政府的結盟。而著重於在幾省之地建立穩固的勢力。”
“比如湖廣,還有廣東和——瓊州。”威廉對陳文強擺出的地圖很感興趣。雖然不是第一次看見,但透過陳文強的介紹,他才有了更直觀、準確的瞭解。
“只是一兩個省的面積,便已經與日本相當。”陳文強微不可聞地抿了下嘴,伸手指點著說道:“也正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差異性也很大,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是適合現代經濟發展的。但如果有數個省發展得好,整個中國也就能逐漸具備抗衡日本的實力。”
日本<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威廉二世微微皺了皺眉,這是他所提出的“黃禍論”的根源。而積貧積弱的中國即使想成“黃禍”,也不可得。在遠東,德國要想遏制日本,似乎只能扶持弱而大的中國。陳文強話中的意思也很明確,國與國之間的結盟是很困難的,但並不妨礙德國扶中遏日的最終目的。
“甲午戰爭過後,中國的海軍毀於一旦,日本又強割臺灣,國人無不切齒痛恨,待機雪恥報仇。”陳文強又加上了一把乾柴,表情也變得忿恨猙獰,“從人口數量,從國土面積,再從資源礦產,中國無不勝日本多多。現在只是在科技和工業上差之甚遠,必須迎頭趕上。所以,貴國的無私幫助是至關重要的。”
提到日本,自然就牽扯到了英國。英國與德國之關係,早已因軍備競賽而變得甚為緊張。在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領導下,德國由1890年開始大量製造戰列艦,並於1900年透過了一項使德國海軍力量加強一倍的議案,而英國則視之為企圖挑戰他海上霸權的舉動。
儘管威廉的性格和主張,使德國對於英法俄三國的外交政策始終搖擺不定,目前也沒有與任何一國開戰的心理和準備。但他大力鼓吹軍國主義,支援德*擴,又支援軍事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克虜伯公司),已經令德國陷入與周圍國家之間的軍事競賽。當這場軍事競賽變得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