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廣州,連帶長沙、武昌,只是計劃中的第一步,只有連續性的行動才能讓清廷顧此失彼,才能激起全國性的反應。
連番的震動,使原本一潭死水般的滿清一下子變得沸騰起來。
晴朗的天空只是持續了短暫的一刻,地平線上又漫過來一片輕霧,霧迅速濃重起來,象一層層灰色的棉絮罩在頭上,一場更大的暴風雪眼看著就要來了。
北京,滿清的國都。幾經風雨,改朝換代,滄桑鉅變,只有那斑駁的城牆默默地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冷漠地看著眼下這個行將倒塌滿清王朝在風暴中戰慄。
廣州光復的訊息已經傳遍了北京城,現在長沙、武昌也被革命軍佔領了,下一個該換成哪裡了?訊息傳播的如此迅速,一方面是復興會的推波助瀾,一方面也與滿清新政有關。
當年沈藎被杖斃,章太炎進了監獄,然後清政府對於報人就沒什麼好辦法了。隨著清政府對報業的管制越來越松,報紙越辦越多,一直把報紙辦到了天子腳下。
北京城裡。很有名、很激進的《國風日報》就是復興會辦的,而各種小報就更不勝列舉了。那個時候辦報紙的人,都是從寫稿。採新聞,編輯。印刷,發行一把抓。窮,僱不起人,所有的事都包辦了。實在採不到新聞,就自己編“獨家電訊”,再不就連夜通宵趕一篇稿子填上。
廣州、長沙、武昌光復,《國風日報》馬上把這訊息排出來,用號外推出。逼得大清國北京的警察,不得不出來干涉,不準報紙刊登跟革命有關的訊息。
《國風日報》也有高招,便開了頭版一整版的天窗,只印了一行字:“本報得到廣州、長沙、武昌等方面訊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閱者恕之。”這一下,京城更亂,人心惶惶。都以為肯定革命黨人大勝,清軍完了,否則怎麼可能空了一整版。警察沒辦法。只好央求報館,該登什麼登什麼吧,只要不是明顯的謠言就行。
如今,廣州光復的剛剛刊登,武昌光復又轟然炸響,北京城的老百姓終於明白過來,這世道怕是要變了。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大清國早晚要完蛋,可沒想到劇變會來得如此之快。於是,搶購糧食成了老百姓最緊迫的事情。米鋪、麵店門前都排起了長龍,人聲鼎沸。亂成一片。
紫禁城還巍然屹立,強撐著這個腐朽王朝的體面。但在老百姓眼裡。卻正在喪失帝都中心的威嚴。
廣州被佔領,清政府雖然很驚慌,但還是認為只是一時被革命黨鑽了空子,然而,長沙、武昌光復,再次給了清廷重重一擊,也迫使他們不得不改變原來計劃,重新考慮應對方案。
然而,火頭已經燃起,人心已經騷動,豈是一個末路朝廷可以撲滅的。
………………
“革命伊始,百廢待興,所有復興會會員當以誓言與理想為鞭策,為國家、民族之復興而竭盡所能,世界各地之炎黃子孫亦當以熱忱之心,為祖國之新生與崛起盡一分貢獻……”
隨著廣州等地光復的訊息,是南方臨時革命政府臨時主席、革命領袖宋復華所釋出的類似於總******的公告,以及向各國領使館所發出的照會:
一、所有清國前此與各國締結之條約,皆繼續有效。
二、賠款外債,照舊擔任,仍由各省按期如數攤還。
三、居留軍政府佔領地域內之各國人民財產均一律保護。
四、所有各國之既得權利,亦一律保護。
五、清政府與各國所立條約,所許之權利,所借之國債,其事件成立於此次照會後者,軍政府概不承認。
六、各國如有助清政府以妨害軍政府者,概以敵人視之。
七、各國如有接濟清政府以可為戰事用之物品者,搜獲一概沒收。
是的,如果按照後世的歷史書所說,這場革命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顯示了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
但在當時的環境下,這份照會卻使各國領使改變了看法。所謂的革命,並不是兵匪之亂,也不是排外暴亂。既然各國利益已經得到軍政府的保證之承諾,各國縱然沒有明確表態,視革命軍政府為交戰一方,但也暫時採取了觀望和中立態度。
震撼性的訊息接連不斷,由陳文強秘密邀請的美國人荷馬裡、德國人埃勞出任中華革命軍軍事顧問,並發表聯合宣告,大意為:“我來中國參加中國革命是我個人的行動,與美(德)國政府毫無關係。我參加中國革命的行為是以個人資格參加,是以實行人道主義為宗旨。今日中國數萬萬人民正受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