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對抗的過程漫長而緩慢,濫觴應該始於1897年,其時日本因移民問題而與謀求吞併夏威夷的美國發生摩擦。
夏威夷是中美航線上最重要的中繼站和美國捕鯨船的主要補給基地,美國於一八七四年承認了夏威夷王國的獨立,但此後幾度試圖將其兼併。日本在一八七年與夏威夷王國建立外交關係,並簽訂了日夏修好條約,此後貧苦的日本農民不斷向夏威夷舉家移民。到一*零年,夏威夷群島的日本移民已達一萬兩千人,而美國移民還不到兩千人。
一*三,夏威夷的美國移民“四大家族”在美國領事館和一百六十名海軍陸戰隊成員的幫助下發動政變,推翻夏威夷女王、建立“共和國”,日本得知此事後立即決定向夏威夷派遣軍艦。日本派遣軍艦的行動雖然沒有干涉美國僑民政變的目的,但還是引起了美國的不滿,華盛頓受到秘密報告稱“浪速”號為夏威夷的日僑運去了武器。
一*七年二月,由於夏威夷地方政府開始阻止日本移民入境,美國和日本就夏威夷移民問題首次發生糾紛。日本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命令“浪速”號巡洋艦再次前往夏威夷示威,美國針鋒相對,派出“費城”號戰艦與其對峙。直到一*八年美西戰爭爆發,這場危機才以“夏威夷共和國”政府向被拒入境的日本移民支付七萬五千美元賠償告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七年六月,夏威夷共和國與美國在華盛頓簽署合併條約,同日麥金萊總統將該條約提交參議院。此舉遭到日本的激烈反對,日本駐美公使星亨連夜飛書國內,建議外相大隈重信“利用日夏現存的關係。以報復之名義迅速派遣若干強大之軍艦,佔領該島”。
隨後,日使再次向美國遞交照會。稱“日本擴張活動的範圍在太平洋”。直到該年十二月,日本才撤回對美國吞併夏威夷的抗議。
美國吞併菲律賓則給日本帶來了更大的影響和震撼。當時。日本海軍以“觀戰”名義派遣“浪速”、“秋津洲”、“松島”三艦前往馬尼拉,目睹了美國亞洲艦隊擊敗西班牙艦隊的經過。此後日本國內關於菲律賓問題產生了分歧,軍部裡主張南進的一派與外務省主張北進的一派發生對立<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南進派”要求援助菲律賓運動,至少改美國獨佔菲律賓為日美合佔,理由是“帝國國防應以菲律賓及馬來附近為第一線擴張,謀求東亞之安泰”;“北進派”則認為將來日本國防第一線是中國的滿洲和朝鮮,而非南方的菲律賓。
由於當時日本要抵抗俄國在東北亞的擴張,以及後來三十多年裡“北進派”始終在日本戰略思想界佔主要地位。美國佔有菲律賓才沒有成為日美交惡的導火索。
但南進對日本來說,只是時間問題,美國佔領菲律賓無異於在日本南進的必經之路上埋下一顆炸彈,只要美國在菲律賓的統治沒有結束,日本早晚要引爆這顆炸彈。
而日美真正開始關係緊張,則是在日俄戰爭之後。
戰爭的結果使美國最感失望,因為日本在韓國和南滿推行了狂熱而露骨的“關門”政策,其程度是當年沙俄做夢也不敢奢望的。
一九零七年七月,俄日秘密簽訂了第一次協約,劃分兩國在蒙古和滿洲的勢力範圍。並共同反對美國企圖分享滿洲市場的企圖。
美國起初一如既往地在滿洲堅持“門戶開放”的主張,但是很快在日本人面前碰了壁。美國鐵路大王哈里曼在戰後試圖收購南滿鐵路,但被小村外相否決。日本人利用行政措施和歧視性鐵路收費政策。慢慢地、有計劃地排擠和根除美、英等國在滿洲的企業和貿易。
毫無疑問,被德皇稱為“西奧多一世”的老牌帝國主義者羅斯福不能對日本人的小算盤坐視不管。美國先以限制日本向加利福尼亞移民為報復武器,隨後又提高日本主要出口產品生絲的關稅。
哈里曼收購計劃破產後,美國試圖再次撬開滿洲的大門,羅斯福總統提出由中、美、英、法、德、俄六國共同收購南滿鐵路,將其和俄國手中殘餘的滿洲鐵路合併,由六國共同經營。這一計劃毫無懸念地被日本拒絕,其作用只是令日美矛盾更加激化而已。
而懸念於一九零七年四月十九日揭開。這一天日本透過了《帝國國防方針》,從此開始了以美國為假想敵的時代。雖然在日本還要仰仗英美資本及市場的最初階段。《帝國國防方針》中的某些條文只是埋藏在海軍造艦撥款下的一條暗流,但是終將不可避免地公開化。並在將來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