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袁世凱有王莽之奸,曹操之志,此等人萬不可用。即使天下分崩離析,也不可用這種奸邪頑劣之人。若邦分崩離析,憑皇上聰穎,勵志圖新,還可緩圖大業;若讓袁兇入朝,則是引狼入室,開門揖盜,則皇上危險之至,請攝政王三思!”溥偉氣憤填膺地連連跺腳,“京城有禁衛軍,吾等還可另外組織幾萬旗人士兵,東北八旗子弟也可組織決死隊,誓與叛賊以鐵血相見,決一死戰。”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傳聞和猜測,對於風聲鶴唳的滿清親貴很管用。而且在中國的傳統認識中,陰謀篡位比舉旗造反更為可恨。所以,王莽、曹操都成了白臉大奸臣,受人詬罵。
不管溥偉的慷慨激昂是不是切合實際,但這確實很有助於會議的氣氛更加強烈,反袁的意向更加高漲。
“就算退一萬步,南方革黨真的殺到京城,咱們與之談判,也比將朝廷交到袁賊之手,由他待價而沽強上百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毓朗的話招來了幾個白眼。
“薑桂題並不太可靠,駐於城外比較合適,京師九門還是掌握在禁衛軍手裡為好。”溥偉岔開話題說道:“或者可調其去山東,迎戰亂黨匪軍。”
“委高官,奪其兵。”肅親王善耆幽幽地說道:“另值軍情緊急。請攝政王求皇帝命令王公大臣捐獻私財,毀家紓難,共濟時艱。”
“對。共濟時艱。”溥偉說道:“吾願領毅軍,為皇上。為大清血戰到底。”
“南方臨時政府成立,輿論洶洶,朝廷也要表示一下姿態,以求贏得民心才是。”毓朗說道:“我看張之洞的奏議可以考慮。”
又是幾個白眼飛來,毓朗雙手一攤,苦笑道:“時至今日,形勢如此危急,還是什麼都不捨。如何能行,這人心向背,難道各位還看不清楚嗎?”
按照張之洞的奏議,召開國會,由國會起草憲法,由國會選舉責任內閣,皇族不得充當國務大臣。這樣,皇族將無一點權力,攝政王成了一個空架子,連皇上也成了一個擺設。大清不就名存實亡了嗎?
不過,現在恐怕也只能如此了。攝政王載灃一著急,口吃的毛病又犯了。“那個——這個,還,還有別的辦法嗎?”
肅親王善耆嘆了口氣,說道:“以立憲緩革命,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至不濟也能保住皇上,再聯絡康、梁等人,或可有所轉機。”
“我看不如讓皇上與太后至承德別宮暫避,效咸豐帝秋狄木蘭。”溥偉皺著眉頭建議道。
屋內沉寂了片刻。毓朗搖頭道:“去承德暫時使不得。如今和當年咸豐帝不同,天下百姓皆眼望帝京。若皇上一動,則天下必人心惶惶。如此退出關外,則大清江山再難恢復。且京畿已有革命黨活動,東北三省也有革匪圖謀舉事,現在鸞駕起行,路上難保不出意外。”
肅親王善耆點頭贊同,說道:“此言甚是,還是等等再說。還有,袁世凱與革黨暗通款曲,我們是不是也派出使者南下,試探試探革黨的最終底線,或許可緩解一下革黨的咄咄攻勢?”
“袁,袁世凱那邊,如,如何處置?”攝政王載灃問道。
“讓他進京,他不是要組閣嗎,就讓他來領內閣總理大臣的職位。”溥偉咬著牙說道:“只要他進了京城,就殺了他。”
“他要不來怎麼辦,內閣總理大臣的職位不能給。”毓朗連忙阻止,說道:“不如事先言明,只要他能率北洋軍平定革匪,朝廷就讓他組閣。”
幾個人又秘密商議了一番,最後定下了章程,便開始分頭行動。
…………………
天津,英國租界,袁世凱住處。
酒席還未散去,袁世凱便獨自回到了書房,他的心腹智囊楊士琦正焦急地等在這裡。
“杏城,又有何訊息?”袁世凱故作鎮靜地問道。
楊士琦將電報遞給袁世凱,憂心忡忡地說道:“朝廷催促袁公去前線督師,並加封一等伯之爵位。並表示,如袁公能平定亂黨,則可組閣。”
“還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袁世凱也不看電報,恨恨地一扔,陰沉著臉說道:“還真沒看出來,載灃還真有個倔勁。”
“據智庵所言,這是宗社黨乾的好事。”楊士琦說道:“對付那幾個死硬的傢伙,依我之見,除之為上。”
袁世凱點頭,他也想過殺掉幾個宗社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