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是孤注了,但這一擲能否成功,甚至是能否擲出,在當時中國的形勢下卻是未必。
不僅僅是因為革命聯合陣線已經掌握和控制著國內大部分的革命資源,更因為同盟會內部也有復興會派出的臥底,對於陳文強這個愛玩“無間道”的傢伙,同盟會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很快地傳到了他的手中。
是響應,還是搗亂?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也有各人的革命方式,但陳文強卻有些不以為然。
籌幾萬,或者幾十萬的錢財,搞上幾百條槍,一起義就能得四方響應,就能撼動清廷的統治?顯然是不現實,甚至是異想天開。
革命不僅是個複雜的工程,而且要不斷地適應形勢的變化,適應社會變革的特點,這樣的革命團體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擔當起革命的先鋒隊。
而觀察同盟會,便會發現它不切合變化了的晚清社會的特點,疏遠了大眾。這些大眾就包括擁護立憲的資產階級主體——紳商,更不要說窮苦的底層百姓了。同盟會透過激烈的排滿口號來聚集人氣,透過論戰與立憲派水容不相容,也就是自己將自己縮小在一個很小的圈子裡。
當然,同盟會這個很小的圈子中包括了部分華僑社會、先進知識分子、少數有遠見的資產者、會黨和少數受策反的軍隊,但畢竟勢單力薄。歷史上,如果不是慈禧的繼任者過於愚蠢,導致資產階的主體——紳商階層的政治態度發生了變化,在關鍵時候充當了推翻清廷的助推力,辛亥革命要取得成功是很困難的。
而北辰的諸多缺失,也使其沒有能夠與當時一流的精英聯手。這恐怕是他未能成大事的最主要的原因。且不說陳文強這樣具有與眾不同思想的超一流高手,便是黃興等一批志士也與北辰矛盾不斷,使同盟會內部和其他革命團體之間。都難以形成精誠團結、共同奮鬥的氛圍。
而宋復華的理想或許也不盡現實,但他對現代政治的理解卻是正確的。對非暴力變革的情感也沛然如肝肺中流出。
如果治理國家的政治家人選,不再需要戰爭角逐,簡單到只需要若干政治家打一打嘴仗。那樣的話,為爭奪統治寶座而進行的戰爭也就壽終正寢了,這對人民、對社會都不啻是個福音<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也許有人笑其痴,然而在陳文強看來,目標遙遠不是問題,關鍵是方向正確。且有認準了便堅決去做的韌性。
對於同盟會的孤注一擲,陳文強雖然有些不以為然,但也沒有放任不管。倒不是怕他們成功,而是擔心他們的輕舉妄動影響了聯合陣線的大計劃。
歷史正在逐漸偏離了陳文強的記憶,投機取巧的機會也將會越來越少。但他不是那種隨波逐流、將命運交給上天的人。特別是有可能出現的意外,更讓他有了徹底的感悟,必須主動出擊,使形勢的發展轉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一個頭腦能支配一個國家,一個世代相傳的議會也能管理一個國家。這已經不是上天或神的意志了,而是地地道道的人的意志。陳文強和他的團體也是身不由己。他不得不受到民族、種族、階級、產業、金錢和冥冥之中一切念頭的支配,勇敢地衝向波雲詭秘的劇變之中。
衝鋒陷陣,奮臂疾呼。斡旋於談判桌,奔走在人群中,策劃於陰暗中。這是體力和智慧都要發揮到極致的新的戰鬥,陳文強自信能把握各種時機,把事業引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他會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豐富的獵物,
這個時代早晚是他的,他們的,而且註定會是他們的。所以。陳文強要掃清面前的所有障礙。有時候,手段真的會突破他的底線。陳文強很無奈地發現這個事實。正是他攜新婚太太作旅行式結婚的時候,正是在他的發家之地——上海。
……………
陳英士。雖然知道興義堂的幕後大老闆是陳文強,但卻不知道陳文強的真實身份,不知道陳文強是復興會的核心領導。
此時,陳英士終於得到了與興義堂高層的商洽的機會,在他對面坐著的是興義堂的執堂杜月生。
杜月生回到上海後,可算是痛改前非,工作幹得既多又好。加上他善於交際,頭腦靈活,逐漸又升上了要職。但名義上還是洪門的稱呼,實際上卻已經被陳文強另外組成了一個部門,並且被陳文強取了相當時尚、超前的名字——情報局。
陳文強的野心和行動,杜月生自然是知道不少,他希望著藉著這棵大樹能飛黃騰達,也懼怕陳文強的無所不知。用徹底收服、忠心耿耿來形容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