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身陷戰爭泥潭,也不會寧願自己受苦,也要支援日本打一場不必要的、無理的戰爭。
美國一向和日本不和,到時即便不能出兵,也會在其他方面支援中國。俄國想找中國報仇,落井下石,也因為軍力被德國牽制而無能為力。
一對一的戰爭,中國儘量避免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作戰,這是基本的原則。戰爭初期就對德宣戰,硬啃青島,這樣做的利益不會大過中立。然而,保持中立並嚴禁交戰國使用中國領土,日本會無視中國,堅持出兵嗎?
陳文強覺得很有可能,但這時中國處於上升期的新政府統治下,和日本頂牛乃至擦槍走火,那日本這時能動員多少軍隊來中國?日本除了海軍強大外,常備陸軍只有二十個師團,五十多萬人,能夠傾巢出動嗎?不太可能。
即便全部出動,又能怎樣,中國還會比歷史上的抗日戰爭打得更慘烈嗎?現在的日軍的戰鬥力還沒有達到當時的那種變態程度,而中國軍隊的力量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卻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陳文強看來,戰爭初期,如果日軍傾盡全力,由於中國海岸線漫長,他們有可能取得幾次戰鬥的勝利,但最後戰爭的勝利必將屬於中國,付出的代價也會比歷史上輕微許多。
當然,這個時候並不是與日本人決一死戰的時候,如果能將戰事侷限於青島,使日本人知難而退,也是非常理想的結果。這就要透過外交努力,利用英法美等國壓迫日本。協約國邀請日本參戰,可不是要日本獨霸中國,甚至是獨霸亞洲的。日本不派兵入歐作戰,卻只顧著自己的利益,這肯定會引起英法等國的不滿,甚至是警惕和抵制。孤掌難鳴的日本,必然不能與中國長期對抗下去。
在陳文強的設想中,中日圍繞青島必然發生戰事,不管是德國人主動交還,還是中國軍隊強行奪取,日本肯定不會善罷干休。這場戰事因為中國準備充分而相持不下,雙方都會有較大的損失。最後,英法美等國進行外交調停,中日兩國罷戰,青島戰事遂告一段落。
雖然這只是設想,但陳文強可是綜合了各方面的考慮,並且結合了歷史上的種種因素而得出的。
對於陳文強提出的秘密協議條款,德國政府很快便給法金漢和駐華公使發來了電報,要他們仔細評估中國方面所拿出的交換條件的價值,並提交一份詳細的報告。
雖然德國方面認為中國的擔憂有些無聊,但還是就英國參戰後的遠東局勢進行了分析,並得出了與中國政府相似的結論。那就是英國如果參加歐戰,在遠東為了圍堵德國膠州灣艦隊,就肯定要藉助日本聯合艦隊,那麼拉日本參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政府假設的前提條件存在,中國方面的擔憂便不無道理。
當然,威廉二世此時並不認為這個前提條件會真的實現。所以,對於中國提出的有關青島的要求,他很是不以為然。相反,對於中國的承諾,他倒是欣喜異常,認為事實上已經將中國拉上了德國的戰車,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德國代表團在陳文強的陪同下,參觀了幾家中德合資的大工廠,訪問了濟南、青島、天津,最後抵達北京。在北京,德國人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宋大總統不僅在第一時間予以接見,還設國宴以示歡迎。
在現在比較敏感的時刻,中德雙方的高調外交,引起了協約國方面的極大關注。特別是英國,對於中德可能結盟,抱有極大的警惕。
“公使先生,與德國的戰爭會發生嗎?”朱爾典公使的秘書很擔心地問道:“您,您知道,我手裡握有很多股票。如果戰爭爆發,價格肯定會一落千丈的。”
朱爾典望著車窗外的景色,頭也沒轉過來,緩緩說道:“買些黃金吧!”
秘書沉默了片刻,試探著說道:“即使爆發戰爭,肯定也會很快結束,不是嗎?”
“很快結束?”朱爾典轉過頭,嘲弄地反問道:“我們打敗布林人,用了多少時間?你認為德國人容易對付些?”
秘書張了張嘴,訥訥地說不出話來,把寶押在打一場短期戰爭這一點上,確實過於冒險。而且他從朱爾典的建議中確定了歐戰爆發有極大的可能性,戰事一起,就不會是短期內能夠結束的。
北京這座首都城市的第一期的基本建設已經基本告一段落。
馬路拓寬了,城市的排水系統也終於建設了起來,雖然因為資金問題,大興土木的地方並不多,但卻已經漸漸有了些近代化大都市的風采。街上跑的都是東洋車和汽車,原來充斥在整個城市的騾車、馬車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