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檳城立足(1 / 2)

小說:重生一九零二 作者:樣樣稀鬆

檳榔嶼位於馬來西亞北部,馬六甲海峽北海口,檳城是檳榔嶼的首府。1786年,馬來亞吉打蘇丹把檳榔嶼割讓給英國,1819年英國人侵略新加坡,1824年的《英荷條約》,馬六甲被移交給英國人,這三個海峽殖民地開始了它們歷史的英國統治時期。長期的殖民統治使當地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也影響到旅居當地的華僑華人。

從1786年檳榔嶼開埠以來,華僑華人就積極參加該島的開發建設。隨著檳榔嶼的繁榮發展,華僑華人人數越來越多,1902年的華人戶口調查中合計二十四萬多名。由於華僑華人人口的增多,各類華僑社團如嘉應會館、廣東暨汀州會館、汀州會館、瓊州會館、平章會館(閩粵華人聯合會館)等會館相繼成立。各類宗親組織如:邱、謝、林、陳、王、伍、梁等姓氏的宗祠家廟及“五福書院”、“南華書院”等華文學校也在同時期陸續設定。

與此同時,華人工商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清朝末期計有輪船公司八家,機器粉廠八家,雜貨店七十六間,零售菸酒及洋貨行業各有五十間,等等。蓬勃發展的華僑社會,為陳文強計劃在檳榔嶼宣傳革命思想,發動革命奠定了群眾基礎和經濟基礎。

《革命軍》一出,即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把長期蘊蓄在人民群眾心中的階級仇、民族恨,無所顧忌地呼喊出來,它旗幟鮮明、大膽潑辣地“勸動天下造反”,猶如一聲春雷,炸開了萬馬齊喑的中國大地,不僅在國內受到廣泛的歡迎,而且華僑也極為喜歡,其開導華僑風氣,為力甚大。

而《革命軍》的作者鄒容一到檳城,訊息便迅速傳開,很多華僑都趕到剛剛創刊的《光華日報》報社,以一睹這位革命軍中馬前卒的風采。

其中尤以檳榔嶼閩商吳世榮、黃金慶等最為熱情,誠摯邀請鄒容至小蘭亭俱樂部演講宣傳。而鄒容充滿激請、富有感染力的講演,深深地感動了吳世榮、黃金慶及在場的社友陳新政、邱明昶等。

早在1896年,當地華僑林華謙、黃金慶等便創設了《檳城新報》,其中大多宣傳保皇立憲主張。黃金慶還開了一家“維新書店”,取義戊戌維新之意。鄒容到達檳榔嶼宣傳民主革命後,黃金慶改弦更張,力主《檳城新報》改變其保皇立場,宣傳民主、民族革命的思想,但未獲得成功,便憤然退出該報,而與鄒容等洽談注資入股於《光華報》。

當時,康梁保皇派的力量還是很大的,當然,這也與海外華僑們的心理有關。保皇派不僅將光緒塑造成千古名君,並且把改良和革命混淆起來。更有誘惑力的是他們還帶著很多清朝官員穿戴的袍褂靴帽,在華僑中賣官騖爵。

凡是三品官以下的爵位,他們都有權封贈。封贈官階的大小,按你捐款的多寡來決定。很多華僑中的上層都參加了保皇黨,他們出錢參加保皇黨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希望有朝一日,保皇黨在清朝掌握了大權,能夠得到一官半職;一個是將來回國探親時,可以穿起官袍頂戴,炫耀鄉里。

而且,有些華僑雖然對復興會的主張不表示反對,但思想上有顧慮,不敢出來支援,覺得清朝*雖然應該打倒,但推翻清朝這件事總是大逆不道,是“造反”,要是清朝打不倒,將來回到祖國,難免有性命之憂。

相對於華僑上層的顧慮重重,下層華僑則沒有什麼顧忌,自身所受到的苦難經歷,使他們更有改變現狀的迫切性。特別是年輕人,思想比較激進,也就更偏向於革命。

而為了行事方便,雖然《光華報》宣傳並鼓吹復興會的革命理論和思想,卻並不以機關報的形式示之於人,而是具有商業與中立性質,在起初的一個月內也沒有立刻開始招收會員。但成立了檳城閱書報社,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者,把它作為復興會的外圍組織,一樣得到了壯大發展。

“在星加坡,一些華僑大商,穿起滿清的官服,得意洋洋地拍照片呢!”黃金慶有些鄙視地搖頭。

“所以才要廣為宣傳革命,報刊是‘輿論之母’,人群有先覺者,有後覺者。先覺者必須掖進後覺,一起前進。”鄒容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改良派的報刊雜誌當時雖然很多,有時也是一副慷慨陳詞的面孔,說得天花亂墜,但不能切中時弊,沒有遠大目光和卓越見識,早晚會被人們識破其真面目。”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讀書研究和深入思考,再有與陳文強的書信交流,成為復興會會的鄒容比以前沉穩了許多,雖然在演講時為了感染觀眾,情緒是激情四射,但在考慮問題時,已經少了很多衝動激憤。

吳世榮卻有些氣憤,哼了一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