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葉,國民的麻木僵化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這固然是令人既悲憤而又無可奈何的事情,但正如大革命家宋復華所言,烈士的鮮血不會白流,烈士的生命宛如在夜間擦亮的一根又一根火柴,光亮雖小雖短暫,但卻會使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光明,從沉睡中驚醒。
隨著萬寧起義的爆發和不斷深發展,名為《大革命家宋復華》的書冊在東京首發,並迅速在國內、南洋各地傳播開來。顯然,這是醞釀並準備已久的宣傳造勢,復興會所掌握的媒體更是連篇累櫝,介紹大革命家的經歷和思想理論,並不吝溢美之辭地大肆讚頌。
“何者為義?何者為勇?何者為雄?何者為烈?何者為國家?何者為私己?何者為民族?何者為個人?何者為先?何者為後?”
“……民氣日益委靡,老百姓勇於私鬥而怯於公戰。萬寧起義,摧枯拉朽,振聾發聵,有此一役,實乃發掘中華民族的良心,弘揚浩然正氣。吾國民受此雷鳴電震,當於酣睡、麻木中警醒而奮起……或者吾國民仍將安居於‘鐵屋’之中,烈士的鮮血將被雨打風吹去。但一次,兩次,數次血沃中原之後,寒凝的大地終能發出一星星春華。”
正如宋復華所言,中國固然有麻木的民眾,可時代激盪之下,也不乏為了理想頭顱一擲輕的革命志士。他們或許單純。或許天真,或許是徹底的理想主義者,但他們是光。是閃電,雖然短暫卻無比絢爛。無數青年在短暫的一生裡燃盡了自己的全部生命。為理想義無返顧,直至犧牲。
而又一個大革命家橫空出世,思想理論更顯精深細緻,雖然不太合某些激進革命者的口味,但其看問題之深遠,將革命劃分為推翻與建設的合理。依然使其受到了廣大革命者的關注。
現在不是人們剛剛意識到要革命的時候了,革命已經不是新鮮詞。但如何革命卻成為了更重要的問題。道路不只一條,人人有選擇的權力,大革命家宋復華也有亮明旗幟、充當指路明燈的權力。
推翻*朝廷,組建五族共和政府。發展工商,普及教育,完善法制,富國強兵,耕有其田……報紙媒體陸續登載,革命的道路也逐漸清晰。不管你贊不贊同,大革命家的方略是相當具體和完整的,比激進而膚淺的口號強得太多。
更何況人家背後還有堅強團結的復興會全力支援,還有萬寧起義的成績在支撐。你要說大革命家五族共和不比排滿殺滿激進痛快。可人家是在幹著實事,用嘴皮子革命之輩又有什麼資格指摘?
共和,共和!復興會明確地提出了建國政體。這與立憲派似乎劃清了界限,但所稟持的憲政理念卻還是相同的。而相對溫和的立場,使復興會與立憲派又不是水火不相容,還有著求同存異的基礎。
東京,大革命家宋復華所要巡迴講演宣傳的第一站,訊息在報紙媒體上屢次登載。日期已經確定,場地已經選好。留學生期待盼望著見到大革命家的真容,並探討革命的真義。而作為歡迎的禮炮,卻是萬寧起義的再起*,以及廣州將軍誠勳的被炸身亡。
……………
廣州。
天空晴朗,稀疏的白雲象鱗片般在空中輕輕飄著。街道上人來人往,象往常一樣熱鬧繁忙。
一陣銅鑼響處,行人們趕緊加快腳步,或是找地方避開。斥喝聲隨之而來,一乘綠呢大轎在荷槍實彈的旗兵護衛下,沿著街道行來,如狼似虎的差役們在前面鳴著鑼、吆喝著。
鳴鑼開道,官威赫赫,正是廣州將軍誠勳的官轎。按照清制,廣州將軍官階與兩廣總督相同,地位卻比其更高,全省綠營兵要受廣州將軍節制。但是到了清末在西方列強和太平天國的內外夾擊下,滿清八旗兵徹底失去了戰鬥力,其承載的官方秩序也隨之分崩離析,廣州將軍地位日衰。即便如此,在名義和官面上,滿人廣州將軍依然保持著很大的威風。
招搖過市,無異於插標賣首?何記商鋪內,王小徐聽著越來越近的鑼聲,冷冷一笑,揚了揚下巴,示意隊員做好準備。
臨街的樓簷上,一塊木板做成的機關,繩子一拉,四顆炸彈便會滾落當街,將十幾米的距離覆蓋。也就是說,鳳山及其隨從,都在擊殺之列,為的是避免之後撤離的困難。
現在的殺手團,應該說是特別行動部已經不是當初的暗殺團。不僅僅是武器裝備和器材的完備,更經過了較專業的訓練。而刺殺行動也是策劃很久的,不管是鳳山還是張人駿,或者是李準,都在名單之中。只不過現在殺滿人高官,更振聲威,也對陳文強的發展計劃有好處。
誠勳坐在轎子里根本沒有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