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根本不需懷疑的真理。
夫子高,當然不是說他長的高,雖然他長的確實高,也不僅僅是指他的道德文章思想境界高,還指他的輩份高。
根據昊天掌教大人和爛柯寺長老童年時的記憶推算,夫子至少已經活了一百多歲,而按照夫子自嘲的話語說,活的時間長總會佔些便宜,比如說輩份什麼的,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與夫子同輩的人了。
即便與夫子弟子同輩的人相信也已經死光了,所以顏瑟大師當日在書院後山與二師兄君陌說話時,才會有那一番輩份之爭,所以無論神殿還是佛宗裡真正的大人物們,提及書院後山那些人們時,從來不按照正道宗門輩份稱呼。
書院自身也有這種問題,前院後山的輩份差距太大,為了避免那種難以言喻的尷尬,便形成了一種稱呼習慣,前院的教習們稱呼後山那幾位,按照長幼之序稱為幾先生,比如大先生及二先生。這種習慣漸漸流傳到了書院外,只是因為後山裡的人們基本上不怎麼現世,大概也只有神殿裡的大人物們還記得這種規矩。
所以,寧缺便是十三先生。
無論在軍營,還是在修行強者的世界裡。
……
……
寧缺不是典型唐人,但他自幼從軍,如今雖然早不是那個邊城小卒,依然保留了很多這方面的氣息,這一生最為厭憎的便是不援同袍的雜碎和搶奪軍功。在東勝寨處便知道神殿騎兵曾經搶過碧水營的軍功,入荒原更是經歷了那